首页 | 中广视听 | 最新报道 | 聚焦大庆 | 镜头纪实 | 走近英模| 大庆经验 | 经典故事| 英模风采 | 大庆之歌 | 媒体报道 | 大庆名词 | 大庆风光
走近英模 更多...
·铁人王进喜
·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矢志不渝的勘探尖兵”姜传金
·“敢打硬仗的铁人式队长”赵传利
·“勤勉务实的模范书记”权贵春
·“永攀新高的工人技师”何登龙
·“执著创新的三采勇士”王宝江
·“铁人精神的传人”李新民
·“油田建设的尖兵”冯东波
·“勇攀高峰的钻井专家”张书瑞
媒体报道
·[人民网专题]传承大庆精神 创建百年油田
·[新华网专题]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的大庆油田
·[央视国际专题]百年大庆油田,为祖国加油!
·[光明网专题]大庆精神,永不落伍的时代精神
·曾玉康纵论油田可持续发展:三篇文章三个关键
·在大庆油田感受创新 经济日报记者亲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为祖国献油5亿吨 大庆精神续写辉煌
中广网    2007-09-21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9月21日消息 时针定格在公元2006年9月1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的原油生产指针定格在五亿吨,这个数字占大庆油田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占全国同期陆上油田原油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第一采油厂于1960年10月成立,是大庆油田成立的第一个采油厂。管理油田面积161.2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2.275亿吨。1965年采油一厂原油产量迅速达到611万吨,1974年原油产量达到1000万吨,1991年原油产量攀升至1500万吨并连续稳产8年。仅“十五”期间累计实现产品劳务收入837.12亿元,上缴利润580.03亿元。

  物质财富可量,精神财富无价。第一采油厂是大庆油田建厂最早、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采油厂,同时还是大庆精神重要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的采油厂。党委副书记张建军说,“咱一厂是出了物质出精神。”

  20世纪60年代那场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不但开发了大庆油田,中国“贫油论”的帽子一举被甩掉,而且培育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享誉中外的优秀石油文化。第一采油厂也成为大庆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干革命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严肃的态度”——一厂三矿中四队创立的“三老四严”成了油田人的行为规范和精神动力。

  “干本职工作,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夜班和白班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四个一样”的优良作风源于一厂二矿5排65组,成为大庆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一厂人拥有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传家宝”却始终没有丢。

  曾当了十几年矿长后又走上副厂长岗位的张景昆被誉为“三老四严”的传人。大家说,万事“严”当头是他最大的特点。由于工程质量等原因,当时全油田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联合站——中十六联出了问题。时任第三任矿长的张景昆心急如焚。那段时间他天天蹲守在站里,除了耐心细致地做员工的思想工作,还以身作则,把思想化为行动,每天穿梭在全站10个岗位间,按照高标准整改每一个细小问题。一台设备没达标,他要求推倒重来;一个螺母有松动,他要求重新紧固。严格要求,严出成果。经过全站员工的共同努力,全站上万个静点、上千个动点全部达到无泄漏,一流设备率达到100%。

  采油二矿北八队采油工刘丽,1996年3月被调至5—65井组担任井长。“我是井长,光靠自己干不行,还要引导其他同志一起继承井组‘四个一样’的好传统。”这是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有一年夏天,5—64井需要清蜡,可天公不作美,雨一直下个不停,井场四处积水,车进不去,电机也运不上去。清蜡不等人,刘丽准备人工抬电机上井。一个组员认为领导不知道,随便填个数据算了,刘丽认真地和组员讲起井组“四个一样”的传统和老井长李天照自觉从严的小故事,使其他组员深受教育。大家马上抬起几百斤重的电机,一步一滑上了井,按时清蜡,保证了录取资料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素质高低使用不一样,管理好坏待遇不一样,技能强弱好坏不一样,贡献大小薪酬不一样”。始建于1962年的第二油矿,在秉承“四个一样”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不一样”的管理理念。在继承和创新中,从关注生产环节到关注改革进程的发展,由关注生产力要素到关注生产关系要素的发展,由注重工作作风到注重激励机制的发展,由强调员工奉献到强调满足员工需求的发展,实现了管理理念的文化跨越。

  一个历史时刻即将来临,党委书记杨广山说,我们不搞仪式,不请嘉宾,只想以这样一个时刻激励我们的员工,继续发扬大庆精神,用一厂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续写辉煌。

来源:东北网    责编:囡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