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43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刘欣莹 通讯员邵滢)2日,宁波慈溪、杭州湾新区两地首次召开全市域兴水治水大会,会上,未来五年《全市域“兴水治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发布。根据《方案》,今后五年,慈溪要着力“打造现代化慈溪水网,重塑品质化江南水乡”

  杭州湾畔,慈溪以水为名、依水而兴、因水而美,拥有76公里长的海岸线,丰富的海涂资源是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曾经的慈溪却是浙江省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之一,人均水资源440立方米,仅为全国的1/5、全省的1/4,水资源的匮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短板。随着余姚梁辉水库引水、下姚江应急引水、绍兴汤浦水库引水、浙东引水等一项项相继实施的境外引水工程,慈溪结束了平原河网无外来水源补充的历史。这四大引水工程,直接投资超过18亿元,每年可外引水资源总量3.33亿立方,其中饮用水9300万立方。

  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慈溪市委书记杨勇在会上强调,必须以非常之力、非常之举、非常之功,打一场兴水治水的主动战、攻坚战、持久战把兴水治水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位置,打造现代化慈溪水网、重塑品质化江南水乡

  据介绍,“打造现代化慈溪水网”,就是要构建高规模骨干河道网、高标准防洪排涝网、高水平水资源配置网、高品质幸福河湖网和高效能智慧水利网,实现“涝快排、旱能补、水清流、管智治”,切实保障公众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河湖生态健康;“重塑品质化江南水乡”,就是要坚持系统治水、精准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重塑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相适应的人水和谐、水城相融、水清岸绿、亲水宜居的江南水乡新风貌,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增强城市品质和市民幸福感。  

  行进在慈溪大地,一幅幅江南水乡的生态美景图已日渐明朗。慈溪制定出台了骨干河网总体规划,累计建成三横十一纵骨干河道229公里,水域面积从71平方公里增加到103平方公里,增幅达178%。骨干河道的建设成网,极大改善了慈溪的生态薄弱面,提高了全市防洪排涝标准,增加了河网调蓄和生态净化能力。

  重点工程得到加速推进,防汛排涝能力大幅提升。慈溪市已修编完成三横十一纵骨干河网总体规划,建成四灶浦、潮塘江拓疏工程、中心城区防洪排涝一期工程、东横河雨洪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彻底改变了慈溪市中南部地区防汛能力薄弱的局面。城镇排涝标准,中南部地区城镇基本达到10年一遇,北部城镇基本达到20年一遇;农田排涝标准,七塘公路以北基本达到20年一遇,其他地区农田基本达到10年一遇。在2016鲶鱼2017卡努台风期间,石堰区块及横河人民闸周边区域基本不受淹,实测最高洪水位较同等量级台风雨量降低10-20厘米,北排速率显著翻倍。

  内挖外引优化配置,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通过优化城区河网调度方案,实现大部分中小河道长期保持水体流动和交换。浙东引水接纳体郑徐水库竣工,获水利工程建设大禹奖和国家级水管单位荣誉。在挖掘境内外优质水资源上下功夫。慈西水库及杭州湾新区宁波引水慈溪分水口联网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完成上林湖水库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评估、长溪水库引水工程、凤湖水库清淤工程。全市总供水能力已达4.17亿立方米/年,优质水供水能力达到1.47亿立方米/年。

  一体式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水系贯通全域提升,水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改善。通过河道疏浚、镇村区域水系整治及生态示范河道打造,点、线、面三位一体立体式改善农村水环境。目前,已实施河道整治和生态河道建设近500公里,创建宁波市水环境示范村25个,建设示范镇6个,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全新河道面貌。

  数字赋能一图统管,水利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以一图统管、一图可视为导向,整合31个水利工程、3个水雨情数据库、2套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公安、气象等部门数据,打造水利一张图智能可视平台,辅助水利精准决策和防汛科学调度。目前骨干河道、沿山水库、出海闸等重要点位智能化监控覆盖率达90%,数据采集畅通率提升至98.7%,智慧水利建设走在全省、宁波前列。

  水利工程标化管理示范县通过省级验收,历史陈账大魄力清算,县级市中首个全额收缴水费水资源费,外杜湖、凤湖违建拆除……一项项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水利工程管护水平长效提升。如今,全市已完成境外引水流量水质实时监测站点4座,新增河网水质监测站点10座,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覆盖率100%,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