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419日消息(记者陈金莲 通讯员徐铭怿 虞晓帆)19日,宁海产业人才学院成立仪式暨中国(宁波)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宁海举行。现场,由合作高校代表与政府部门领导为学院正式揭牌,27所高校与宁海签订校地合作协议。


  在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上,多方探讨了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新举措,共话加快产业人才培育之道。作为一所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学院,宁海产业人才学院以“三位一体、四方联动”产业人才培育模式为基点,以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为导向规划建设,为当地产业及社会培养全方位、复合型的人才,做好企业后方的“智力库”。

  据介绍,“三位一体、四方联动”是指耦合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政府部门搭台,企业、学校为主导,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指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下,解决学生跟岗实训、顶岗实习与企业实际脱节的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企业可以直接录用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减少高端技术人才的流失率;第三方机构全程参与招生实训和后期追踪培训,持续推动人才素质提升,从而使各方的核心利益在合作中实现最大化。


  学院采用“1+3N”模式开展运行,即1个产业学院,N所高校、N个企业和N个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学院积极对接高校与企业,协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高校输入专业对口人才到学院培训,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则提供实训场地,共同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政府部门作为牵头整合者,搭建平台、提供保障、实施约束,促进各方建立长期稳定、互利互惠,推动产教融合健康发展。目前已有20余所国内院校、6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宁海建立起合作培养关系,涵盖模具、计算机、跨境电商、智能制造等产业。


  “成立产业人才学院目的是将‘三位一体、四方联动’产业人才培育模式从体制机制、服务保障等多层面落地化,破解产教融合的深层次难题。”宁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局长胡小锋表示,该模式促进了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连接,使各方以较低的投入、较小的成本风险获取最大的效益,实现人才培育交融互补,有利于形成互需共赢的良性局面。

  任兆元来自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的是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在宁海产业人才学院集训后被安排到建新赵氏集团企业进行实训。经过一年的实训,目前在企业担任质量工程师。任兆元表示,在企业实训时,有两个团队的技术人员对他分别进行指导。企业的老员工手把手教他技术操作;专业人力资源与教育培训机构的人员对他同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指导,并全方位训练他的表达能力、执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现在,除了在公司上班外,任兆元还要定期回宁海产业人才学院参加理论学习。任兆元表示,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再到理论学习,一个闭环的过程,让他进步很多。

  来自吉林省蛟河市的李博毕业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材料成型专业,在宁海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认知集训后,根据他的对口专业与职业取向,李博被安排到了宁波德科精密模塑有限公司进行技能实训,公司还对他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规划。经过近一年的实训后,李博被公司安排担任技术部2D设计助理工程师,后因技术技能水平突出,被破格晋升为3D设计工程师,也成为了2D3D(UG)等模具设计技能的培训导师。李博表示,以前在企业实习,大概率就是当“流水操作工”,企业熟练工人少有时间和精力手把手来教,实习收获不大。如今,通过实训,自己也规划好了职业生涯,并将在宁海长期安家落户。

  目前,宁海已建立起20多家实训基地,培养模具、文具、汽配等产业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2000余名,人才专业和实训岗位匹配度达100%,实训达标率达到95%以上,入职待遇普遍提高50%以上,企业留用率达到90%

  胡小锋表示,未来五年内,宁海产业人才学院将优选培植20家创新赋能机构、50家实训工场、100所合作高校,培养10000名产业人才,着力将宁海打造成为长三角产业人才集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