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资本眼记者 董永君 实习生 张紫薇 北京报道 证监会通过将违法行为人已缴纳的行政罚没款作退库处理,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推动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落地,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证监会、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证券违法行为人财产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关事项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了违法行为人所缴纳的行政罚没款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具体工作机制,率先将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在证券领域落地。
受害投资者提出将违法行为人罚没款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申请的,需向证监会提交申请材料,申请金额不得超过民事判决书等所确定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金额。
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在证券领域落地
《规定》率先将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在证券领域落地,对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证券法》第二百二十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违法所得,违法行为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实践中,行政处罚决定往往先于民事判决作出,一些行政处罚案件特别是大额行政罚没款案件中,违法行为人缴纳罚没款后,剩余财产往往难以支付民事赔偿款,导致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无法落实。
《规定》明确,证券违法行为人应当同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没款行政责任,缴纳罚没款后,剩余财产不足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受害投资者可以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获得胜诉判决或者调解书,并经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破产清算程序分配仍未获得足额赔偿后提出书面申请,请求将违法行为人因同一违法行为已缴纳 的罚没款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022年3月11日至4月10日,《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28条反馈意见。其中有意见提到,行政罚没款应在保证足额赔偿受害投资者之后 实施,即“先赔后罚”,不应该先于足额赔偿受害投资者收取,这样也可简化“罚后再赔”的繁杂程序。《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 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或者通过电子支付系统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因此,在行政处罚决定先于生效民事判决时,“先赔后罚”涉及法律之间的衔接,《规定》作为下位法,规定“先赔后罚”的法律依据不足。因此,相关意见未予采纳。
受害投资者提交申请材料
《规定》指出,受害投资者提出将违法行为人罚没款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申请的,应当向证监会提交申请材料,并由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接收。
除了申请书外,受害投资者还需提交身份证明材料、银行账号、开户行全称;民事判决书、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或者调解书;终结执行裁定书或者终结破产程序裁定书;被告履行相关赔偿责任的情况说明和相关材料真实有效的承诺书等。
受害投资者可以在人民法院出具终结执行裁定书后一年内提出申请。申请金额不得超过民事判决书等所确定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金额,若多个受害投资者同时提交申请,申请总额超过违法行为人实际缴纳的罚没款金额的,按照依《规定》确定的受害投资者申请额比例退付。
证监会向财政部提出退库申请
根据《国家金库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的规定,缴入国库的罚没款作为预算收入,在财政部明文规定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退库。目前,对违法行为人错缴、多缴的罚没款均可退库,相关操作有成熟的实践经验。据此,通过将违法行为人已缴纳的行政罚没款作退库处理,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是落实《证券法》规定的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的一种可行机制安排。
退付流程如下:一是规定证监会应当每半年度向财政部提出退库申请。二是明确财政部要求补正材料的期限,对于材料齐全、符合形式要求的,财政部应当在一个月内完成审核工作,并将有关罚没款退还至证监会账户。三 是规定证监会收到退库资金后,应当及时将违法行为人罚没款退付给受害投资者。证监会办理完退付手续后,应当将退付情况及 时通报出具终结执行裁定书或者终结破产程序裁定书的人民法院,并公示退付相关情况。
《规定》提到,违法行为人缴纳的罚没款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违法行为人应当继续履行相关罚没款缴纳义务。证监会应当及时完善执行制度规则和程序,对退库之后又发现违法行为人财产的,应当继续 履行收缴职责,将违法行为人财产收缴入库。
《规定》的出台,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是顺应资本市场法治环境变化,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随着《证券法》民事赔偿制度的完善、证券集体诉讼司法解释的出台、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司法解释的修改,以及《规定》的施行,从证券审判标准、诉讼程序到赔偿保障环节的中国特色证券民事赔偿体系基本形成。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