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资本眼记者 岳玥 北京报道 “69年来我们就干水泥技术装备与工程这一件事。”最新一期《中上协会客厅》“质量系列”特别节目中,中材国际董事长刘燕表示,中材国际所从事的水泥工程业务,是中国建材七个“全球第一”业务中的一项,已连续14年实现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作为一家老牌的央企,中材国际在专注主业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主业,有规划地去创新,呈现出全员、全链、全面创新的格局。而且,中材国际创新过程当中体现出了开放、豁达的包容性:允许异想天开的做梦,也接受试错失败的结果。

正因为如此,使得中材国际在水泥这样一个产能过剩、增速缓慢的行业里,还能做到业务扩张。特别是在当前疫情严重,物流受阻、人流受限、大宗原材料涨价等背景下,中材国际依旧保持了稳健的经营,去年利润增长近19%,充分体现了公司的经营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中材国际董事长刘燕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材国际也一直在切实回报投资者,从上市至今分红接近40亿,近10年分红比例均超过归母净利润的30%,下一步准备再提高分红比例至35-40%之间。

公司治理核心是权责分明 建立专、独董联席工作机制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建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建材集团,水泥、商混、玻纤、石膏板等七项业务位列全球第一,中材国际从事的水泥工程业务是七个“全球第一”其中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中材国际主要负责水泥技术装备及工程建设运维服务,以总承包的方式交付水泥工厂,已经连续14年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董事长刘燕认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前提还是有效治理,“中材国际近几年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去年被评为上市公司治理特别贡献奖,拿了一个金圆桌奖。”

他表示,讲到公司治理的成效,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董事会结构。

“我们九名董事,形成了‘333’的董事会结构——三个独立董事、三个外部董事(一名坐班专职董事)、三个内部工作的董事,结构很合理,此外,还建立了专职和独立董事共同工作的九大工作机制。”刘燕介绍。

在机制运行过程中发现,更为核心的问题是要把治理主体权责边界理清。

“权责边界划清楚,大家依托规则,该开什么会开什么会,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所以治理有效。”刘燕称中材国际目前有五个主体——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股东大会和监事会,围绕这五大决策主体分了12大类、126项权责。

权责分明的基础上,鉴于专职董事因为本身就是行业专家,如何进一步促进专职和独立董事更好地发挥作用,其必要性凸显。

鉴此,中材国际引入了策划调研、重大事项会前讨论问询等机制,还把公司的审计部作为专、独董工作机制的一个支持机构,招聘了一名也是“四大”出来的人员任审计部专职副总经理,配合专、独董去工作,存疑的问题,由审计部直接去把问题查清楚。

“去年一年通过专、独董的有效工作,由审计支持机构发现问题46项,建立了整改台账、工作台账和定期的反馈机制,成为了我们内部管理提升的重要手段。”刘燕称专、独董联席工作机制是中材国际治理结构的第二大特点。

“真正提高治理水平还是得靠人”,除了制度机制层面,刘燕表示治理结构中对于不断加强管理层董事的培训、学习、考核,也是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另外重要的一环。

69年坚持专注主业 有目的性的持续创新

讲到上市公司专注主业,刘燕表示,中材国际对主业的专注已是无以复加,“69年来我们就干水泥技术装备与工程这一件事。”

刘燕介绍,建国初期1953年成立的重工业部沈阳设计院是中材国际的前身。中国基建这四五十年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发展,离不开水泥,而且建设周期和成本大幅下降,都得益于中材国际的技术装备和工程实力。

“上世纪80年代末,中材国际引进一家日产三千多吨水泥厂,大约要花10-20亿元,而今建一个日产万吨的生产线也就十来亿。”刘燕举例说。

专注主业的过程也是主业升级的过程。

“一开始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比、学、赶、超的能力,到后来是能否降低建设和投资成本,再后来是能否实现技术装备的国产化、走向全球化,以及能否创新商业模式、实现新突破。”刘燕称,不同发展阶段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不同的。

受益于中材国际核心能力的提升,水泥行业的投资行为集中且旺盛的副产品随之而来,那就是“产能过剩”,“双碳”、“双限”等系列政策也渐次出台。

“面对盈利瓶颈,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打破瓶颈、保持持续的增长,才能给股东带来更好的回报。”刘燕表示。

中材国际首先是做了很多强链补链的工作。公司研发的核心装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使得现今做出来的装备效率很高。“过去在国外建生产线的时候,买的装备都是当地企业的产品,比如德国的、欧洲的,丹麦的,而如今同样的生产线,我们自主装备运转的状态比国外的还好。”刘燕如是解释。

其次,持续不断地创新是中材国际增长的核心。这些年来,中材国际国内国外承建过几千条生产线,但很多生产线的技术指标跟当前先进水平都存在差距,都面临着去改造升级,“我们在欧洲一个技术改造的项目,改造一条生产线,就是一亿多欧元。”刘燕表示。

“实际上水泥是一个过剩行业,但它一直有存量需求,所以要通过技术进步去升级这个产业,而这本身又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刘燕称在公司推动技术升级的同时,国内外包括很多发达国家在内,随着碳指标越来越贵,减碳技改市场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中材国际技术上的升级仍在路上,包括提升性能指标,进一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环保等等。

那么,中材国际未来的增长空间还分布在哪里?

“我们在发展业务新技术的同时,实际上就带来了扩张增长。数字化、智能化本身是在改造传统工业体系,再加上我们全球整个在8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我们的技术都可以推动工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刘燕表示,水泥厂目前还面临着要使用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又可带来在绿色能源方面的扩张。

此外,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危废、固废的协同处理,又给环保产业带来一个协同效益的扩张。

“通过研究、专注一个主业的功能,借助技术的进步,产生的裂变效应,我们叫‘有限相关多元’,通过技术的进步和能力的不断提升,业务自然而然会逐步扩张。”刘燕总结,

纵观中材国际几十年的创新史,对于“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这句话,刘燕认为只说对了一半。

“不创新肯定是等死,创新它肯定不是找死,但创新成功有个前提是要有目的性,有明确目的创新,基本上90%的风险都回避掉了,像我们的目的就是怎么样让水泥厂建的最好。”刘燕表示。

之所以强调“目的性”,是因为中材国际一直以来搜有一个关于创新的总体规划。而这个总体规划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允许做梦”。

“先广泛地去论证,找出真正需要创新的点,这可以能降低创新的风险。”刘燕介绍,去年,中材国际发起了让大家描绘未来几十年水泥工厂样子的活动,在充分参考大家讨论的基础上,提炼出15大类指标,具体梳理了287项指标,作为需要创新的内容。

而且,中材国际80%-90%的创新投入都有计划性很强的课题,每个课题都得经过严格的论证,选定后签订责任书,明确时间计划、考核机制等。

“这个层次的创新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同时失败的可能性较小。”刘燕表示中材国际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的课题目前正是按这种模式在推进。

而对于关乎未来的、不成功的概率最大的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中材国际的规划关键词则为“接受失败”。

“另有10%的研发投入是基础研究类的科研项目,失败概率是最大的。但这类研究关乎未来,所以要允许失败,提供更自由的创新环境。此类研究课题要围绕未来水泥行业的发展方向,让科研人员放开手脚去创新。”刘燕表示,而且,对于一线工人的发明创造,中材国际也是积极鼓励支持,比如说完善施工方法、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等,一旦创新成果被采纳推广,公司会给与奖励,等等。

刘燕总结,中材国际的创新可分成三大段,包括基础研究阶段、商业化阶段再到规模化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全员创新、全链创新、全面创新”。

“内外互动”抵御风险 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

专注主业、持续创新为企业不断开辟新的战场,但在业务扩张的同时保持稳中有增,离不开抵御风险的能力。

中材国际过去有很多业务都在境外,面临很高的国际化风险。这几年疫情出现以来,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基本上实现国内外均衡发展,融入“双循环”。“内功一定要练好,否则‘走出去’会摔得头破血流。”刘燕表示在处理公司风险问题上,先要解决内部风险。

具体来看,首先要从源头上要把好关,建立风险分析评估预警系统;其次要通过有效的商务体系,建立好预防机制规避风险;再者就是内部的“三精管理”,提升成本控制能力、质量控制能力以及进度控制能力,实现以内养外、内外互动的抗风险能力。

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及购买保险也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刘燕称现在公司和很多客户都是长期合作关系,真正发生问题可以协商;该买的保险也会买,真正风险发生了,保险公司可以帮助解决。

在投资风险方面,刘燕表示公司目前在项目投前阶段就会进行可行性分析,把各种可能面临的风险都分析透彻。

“人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把干部选好了,尤其是一把手选好了,很多风险实际上都可以回避。”刘燕介绍,公司目前选干部要经过十几道流程,评价体系里有道德品质标准、群众认可标准、价值观标准等,每一道流程都经得起检查。

“总而言之,我觉得把经营、投资、用人这三大类风险控制住了,国际化的道路就会平坦很多;当然还有很多来自不可抗力的风险,我们就得逆流而上。”刘燕表示。

当前疫情严重,物流受阻、人流受限,大宗原材料涨价等背景下,中材国际依旧保持了稳健的经营,去年利润增长近19%,充分体现了公司的经营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短期机会主义的投资人是靠股价波动去博取收益,而长期理性的投资人则是靠价值。

刘燕表示,当前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大多不成熟,不坚持价值投资,但反过来,要反思上市公司本身是不是长期坚持给予投资者回报,“假设投资人每年能拿到现金分红,公司的业绩稳定增长,每股收益也在不断提高,将来融资的时候就不愁投资人支持。”

据悉,中材国际从上市以来,仅在IPO阶段就融资了约4亿,上市到现在分红接近40亿,近10年分红比例均超过归母净利润的30%,“下一步我们准备再提高分红比例,计划是35-40%之间。”刘燕表示这其实也是在约束经营者,一定要把钱挣到手,做有现金流的利润,用真金白银来回报投资者。

编辑:李慧敏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