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广直播 > 中国大舞台第97期 > 直播摘要

耿莲凤与《长征组歌》

2014-08-10 19:50:00  来源:解放日报  说两句  分享到:

  著名军旅歌唱家耿莲凤,从艺已半个多世纪。她与男高音歌唱家张振富长期合作的男女声二重唱歌曲,名满天下。如今年已古稀的耿莲凤,仍像年轻时那样英姿不减,活跃在祖国天南地北的舞台上,用她那隽永甜美的歌喉和不老的生命激情,为战士、为人民放歌。

  我和耿莲凤相识交往已二十多个年头了。她是个热心人。当年,我与胞弟、友人们一同策划举办《三军歌唱家音乐会》《世界名曲大汇唱》《中国名曲大汇唱》时,耿老师都充当在北京的联络员。没有任何的报酬,却乐此不疲。耿莲凤告诉我,她是在《长征组歌》上一鸣惊人的。

  出身革命军人家庭的耿莲凤,15岁就进入了战友文工团。在这座革命大熔炉里,她出众的嗓音和表演天赋得到了磨炼和展现。 1965年初,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三十周年,周恩来总理指示:由北京部队战友文工团根据时任解放军总政主任肖华的《长征组诗》,谱写成大合唱。并要求这部作品具有“革命性、民族性、大众性”。受命后的战友文工团竭其所能,旋即派出晨耕团长及生茂、唐诃和李遇秋为最强阵容的作曲家队伍,下生活,重走长征路。

  不久,《长征组歌》中的十首作品全部完成。这些新作风格各异,民族和地域特色浓郁,好多作品都是为本团歌唱家量身定做的。比如:贾世骏的《过雪山草地》,马国光的 《四渡赤水出奇兵》,马玉涛的《报喜》,等等。在遴选组歌第三曲 《遵义会议放光辉》的演员时,作曲生茂、导演韩荣石、指挥唐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年仅19岁的耿莲凤。因为第三曲是女声二重唱,所以根据耿莲凤的嗓音特点,又选定了比她大一岁的杨亦然加盟。

  在《组歌》正式排演前,除了发放歌谱给大家熟悉外,首先让全体演职人员大量学习关于长征的革命回忆录,请参加过长征的罗瑞卿、词作者肖华等领导作报告,每人还要写多篇心得体会……就这样,演员们渐渐地进入角色。耿莲凤第一次担纲这样重任,起初有些诚惶诚恐,她专门请三曲的作者生茂为自己开小灶,帮助自己一字一句地处理作品,直至得到所有主创人员的认可。

  经过全团所有人员的不懈努力,《长征组歌》在当年的“八一”建军节成功首演。耿莲凤领唱的三曲,虽莺啼初试,却令满场动容,好评如潮。亲临音乐会现场的周总理对耿莲凤说:“小耿,你的三曲唱得不错,遵义会议很重要,你的眼睛要发亮、发光,要笑起来,因为中国革命看到了希望。 ”总理的这番话语,深深地触动了耿莲凤的心灵。打那后,耿莲凤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己的演唱也更自信了。

  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旷世巨作《长征组歌》,在京连演连满40场后,又开始了赴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的巡演,但仍不能满足亿万人民的热望。周总理得知此情后,指示把组歌拍成音乐艺术影片,向全国播映。 《长征组歌》剧组,还多次随周总理出访演出,在世界上也影响甚广。年轻的耿莲凤也因此备受世人关注。

  耿莲凤演过几百场 《长征组歌》,但她最难忘的是2004年赴兴国县的那次。那天,当演员们来到曾出过50多位开国将领,被誉为红军县的兴国时,当地的群众像当年迎接红军到来时一样。沿途挤满了挎着竹篮的人群,竹篮里装满了花生、枣子、米酒……给穿着当年红军制服的演员们品尝。人群中有一位年过九旬的老奶奶,颤颤巍巍。当年红军出发时,她刚新婚燕尔,夫妻相约,革命胜利后一定重逢。不料在一次激战中,丈夫壮烈牺牲。老奶奶一等就是七十年,但她仍盼着丈夫归来。这天,老奶奶在乡亲们的搀扶下,哭得像泪人似的四处寻找丈夫,耿莲凤见状,感动得泪如泉涌。她抚慰着老奶奶,并与其紧紧相拥。

编辑:马继鹏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频道推荐

央广出品

热门图片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客户端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