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直播摘要 > 正文

心理专家:灾难过后音乐是一种最好的抚慰方式

2013-04-28 19:32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中广网北京4月28日消息 4月20号的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后的第二天,记者采访了一位震后的非常有名的心理专家,问他在这种时候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心理的抚慰是最好的呢?究竟劝他坚强,还是应该让他放声大哭呢?当时心理专家给我们的一个建议是,在震后过去的72小时当中,或许并不是心理介入的一个最好的时期。而重新回到平静的生活的时候,当我们终于可以沉下心来去咀嚼那种痛苦的时候,可能正是我们需要去寻找力量的时候。而心理专家给我们的建议是,音乐是一种最好的抚慰方式。

  今日的中国大舞台将会为大家奉献一部大型交响合唱作品《大地安魂曲》,来自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这部乐曲原本是为了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而制作的,国交首席常任指挥李心草执棒。由著名作曲家关峡和词作家刘麟、宋小明历经一年多呕心沥血完成。

  安魂曲又被称作“追思曲”、“慰灵曲”,它是一种特殊弥撒曲——安魂弥撒曲(requiem mass),是用于罗马天主教悼念死者的祭奠仪式中演唱的合唱套曲,安魂曲的唱词与普通弥撒基本相同,只是删除了普通弥撒曲中情绪欢快的曲目。

  之所以称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开头(第一句是“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安魂曲这个名词在音乐上接受的人比较多,而教会一般将其翻译为追思曲。

  早期,象拉索、帕莱斯特里纳、维多利亚等都写过安魂曲,比如,帕莱斯特里亚在1591年创作的《死者弥撒》,其实就是安魂曲。1605年,当维多利亚担任马德里德斯卡尔扎雷亚修道院管风琴师、唱诗班指挥的时候,他创作了一部原先被命名为《悼亡仪式》的安魂曲,虽然形式上与现在的安魂曲相比有些出入,但庄严的音乐却令人肃然起敬,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的安魂曲作品。许茨、巴赫、海顿等因为并非天主教徒,因此鲜有创作安魂曲。

  在19世纪初最出名的安魂曲就要算是莫扎特的那部了,莫扎特的K626号作品就是一部著名的安魂曲。近现代的安魂曲不论在题材内容、文字形式还是戏剧性手法方面,常常超越宗教的范围,并由大型管弦乐队伴奏,例如布里顿所作的《战争安魂曲》(1961)。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40

编辑:张乔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