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乡村专题 > 中国乡村之声一带一路进行时 > 图片报道

央广网

新疆锡伯族印花大饼:儿媳进门“必考题”

2015-09-10 10:38:00 来源:央广网

锡伯大饼的制作

  央广网北京9月10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报道,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个人口少,却分居东北和西北两个地区,古老强健,勤劳勇敢的民族。他,就是锡伯族。他们当中的一支人马历史上曾经从辽河跨越至伊犁河,留下千古绝唱。他们的后代就是现今的近4万锡伯人。二百多年来,锡伯族人民在祖国的边陲西部创造并发展了屯垦戍边文化。说到锡伯族的文化,饮食文化不能不提。记者就带大家去品尝松软弹牙的锡伯大饼。

  行走在新疆,随处都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用炭火烤制的面饼,大家最熟悉的就属维吾尔族人用馕坑烤制而成的馕了。那么锡伯大饼又是是什么呢?

  锡伯大饼作为锡伯族人日常主食的一部分,就像汉族人的米饭,维吾尔族的馕和哈萨克族的奶茶一样,一日三餐平常至极。锡伯族韩瑞萍大姐每天早起揉面、擀面、烤饼,然后将面饼挂在擀面杖上放入圆形的平底锅中,用文火慢慢烤熟,就为了家里人能吃上这热乎的饼子。走进韩瑞萍大姐家的厨房,能看到木柴烧火、泥巴漆的灶台、大铁锅,这些露天制作“锡伯大饼”比较原始的“装备”。

  韩大姐:一个锅只能烙一个饼,转转转,再翻,再翻,再翻一次,我们就可以下锅了,转9转,翻4次。

  记者:锡伯大饼是锡伯族的主食?

  韩大姐:对,我们的主食,三顿都吃,其他主食如米饭、抓饭、拉条子、饼子,锡伯族每天早餐都会吃这样新鲜的饼子,不是每次做很多,很少有人家会吃不新鲜的,一般都是每天早上现做,吃上热乎乎的饼子。

  记者:我听说婆婆考验儿媳妇就让儿媳妇做饼。

  韩大姐:闺女嫁出去以前,都要在家学做饼子,饼子必须做出来没有厚的地方,而且花必须是均匀的,这才是合格的。如果一面糊掉了,一面黏掉了的话,饼子不好看。

  这做饼有门道,吃饼同样有学问,韩瑞萍说,在吃锡伯大饼之前,一般要将其撕成小块,摆在一只盘子里。吃之前一定要分清锡伯大饼的正反两面,辨正反两面只要看烙饼时留下的花纹,留下大花纹的一面是天,细小花纹的一面是地,分别代表着天和地,天和地不可以倒置。

  韩瑞萍大姐:用这个,这是天,这是地,这样子来加菜,不能颠倒。一般饭上桌的时候,这个花在上面。

  记者:地是贴着锅烙出来的。

  韩大姐:烙出来以后天在上面,地在锅上。

  记者:包菜的时候就用地把菜包起来。

  韩大姐:天包着地,这样子包出来的,加菜的时候。

  记者:天包地,地包菜。

  一张刚刚从圆形平底的铁锅起出来的锡伯大饼,松软劲道,散发着浓浓的麦面味道,再就着锡伯族人腌制的花花菜或是辣酱,更是让人满嘴生津,回味无穷。

  记者:是不是这个饼子就着奶茶吃?

  韩大姐:饼子,奶茶还有小菜。

  记者:小菜有哪几种?

  韩大姐:有好几种,我们有20几种小菜呢。

  记者:比较传统的小菜是哪几种呢?

  韩大姐:比较传统的就是花花菜,凉拌茄子,凉拌烧辣子,还有辣子酱。

  花花菜加锡伯大饼既健康又营养,是很多到这里的游客都喜欢一道美食。居住在伊犁河畔的锡伯族人,让锡伯大饼在伊犁这块土地上,有着更加引人注意的知名度。而锡伯大饼如温情的葡萄酒,让人们找到了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坚强地生存下来,为祖国屯垦戍边无怨无悔,保持着一种民族的特色而不褪色的真正原因。这种民族特色就像锡伯大饼那样装着天和地。

编辑:孔明

关键词:新疆;锡伯族;大饼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先进人物眼中的老师

每个人的求学生涯中,老师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节来临之际,边城乌鲁木齐的先进人物对老师会有怎样的温情回忆呢?

2015-09-10 10:29:00

“新疆第一村”达西村加快合作发展 一批重大项目启动

被誉为“新疆第一村”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昨天一批重大项目启动,包括达西针织家纺园揭牌、华西村新能源项目开工,华西村、河北银行与尉犁县金融产业合作签约

2015-09-10 10:14:00

新疆锡伯族刺绣:一针一线蕴含顽强活力

在新疆西天山支脉乌孙山北麓,伊犁河以南,有着我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说起锡伯族刺绣可谓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也是锡伯族妇女最拿手的手工技艺活。

2015-09-10 09:32: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