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这五年|主播日记:什么样的农房才叫家?

2017-09-21 16:50:00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主播日记

 

 

  天晓

  中国乡村之声

  《举案说法》主持人

  什么样的农房才是家?

 

 

  老泥瓦匠王星星家的新农房

  这是房子还是家?

  准备这次采访资料时,看到这座农房,我的脑海里就一直萦绕着这个问题。

  这座房子真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一面看是堆叠的几何大方块、一面看又是青瓦坡屋顶、再换一面又是被开出了大洞的白墙。总而言之乍一看,就是另类、就是特别。

  如果要把他搬进大城市的建筑艺术区,一定不会让人产生违和感。可是它偏偏坐落在农村的稻田旁边、农房堆里。

  新农房的大墙上开出的大洞

  我曾经到过不少新农村,看到的是整齐的小洋楼一排排、白瓷砖和琉璃瓦闪亮亮,门前的小院都是铝合金的围栏擦得锃亮,可是真正推门进屋才发现,诺大的房子里大多昏暗、闭塞,只有老人居住。

  比起土坯墙和木头梁,这样的新农村洋房对于农村人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房屋了,可是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我来到湖南娄底双峰县梓门桥镇长来村,站在这座乍一看,感觉根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新农房面前,认识了房子的主人王星星和王旭谭父子,我明白了,什么样的新农房不只是房子,而是一个家。

  什么样的农房才叫家?

  天晓(左)和王旭谭(右)在视频直播

  带着一颗好奇的心走进这座稻田里的新农房,决心让它的主人王旭谭给我一个答案。王旭谭的父亲王星星曾经是村里的泥瓦匠,而王旭谭自己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专业毕业后成了一个专业的设计师,算是“升级版”的子承父业。这一座老家的新农房是儿子王旭谭设计、父亲王星星监理施工完成的作品。

  在父亲王星星的心里,方方正正的“方盒子”才是最实用的农房,独门独栋、琉璃瓷砖就是新农房的标准,有房能住人就是家。

  可是儿子王旭谭觉得,用砖墙包裹起所有空间只能带来阴暗、闭塞。没有了青砖墙坡屋顶的传统、不考虑人与人的亲疏,即便有一座房子那也只能是遮风挡雨的窝,算不上家。

  王旭谭只在自己的工作室大胆启用玻璃幕墙

  老泥瓦匠碰上了新设计师,住在乡村的老父亲迎来了城里返乡的小儿子。一场几近于冰与火的矛盾冲撞一触即发。但是,王旭谭像打太极一样,让因新农房而起的矛盾得到化解。

  王旭谭让出城里房子一进门的客厅空间,还原了父母最看重的农村堂屋;

  他设计了奶奶和妈妈分住房屋东西两边相对独立的空间来减少婆媳摩擦;

  他特地安排了长条粗木桌替代精美的餐桌,满足父母愿意呼朋引伴招呼老乡来家做客的习惯;

  他尽可能让每一个主卧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告别老农房过去一家几代人共用一个厕所的尴尬;

  他还一定程度保留坡屋顶设计迎合父母对老房的审美,只在自己的工作室大胆启用玻璃幕墙……

  用新理念建设的农房在长来村紧张施工中

  在这座新农房里,这些设计上的小心思还有很多很多,王旭谭把自己知道的农村老习俗尽可能和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融汇,让这座农房既保留农村传统,又兼顾现代实用。

  王旭谭在这座房子里,用水泥青砖搭起了传统农家人远近亲疏的空间关系,这种关系也给家人之间的爱留足了最舒适的空间。

  一栋房子,包下了农村人的传统,那才叫农房;滋养了几代农人的爱,那才叫家。而这就是王旭谭用这座房子告诉我,他心目中最理想的新农村的房子究竟该是什么样子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王旭谭说,老爸之所以名叫星星,是爷爷辈希望他们的孩子们好日子能如星星之火成燎原一般越来越红火。采访临走时,我们看到,就在父亲王星星参与修建的老农房边上,不少新农房正在用王旭谭的全新设计理念建设施工。

  如今,王旭谭希望,自己这种传统与现代兼顾的新农房也能如星星之火一般,传遍全国的新农村,让农村的新房子成为老年人和青年人都喜爱居住的家!

  村里人赶来和天晓一起合影留念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王旭谭;农房;主播;方盒子;升级版

这五年|主播日记:什么样的农房才叫家?

王旭谭让出城里房子一进门的客厅空间,还原了父母最看重的农村堂屋;王旭谭在这座房子里,用水泥青砖搭起了传统农家人远近亲疏的空间关系,这种关系也给家人之间的爱留足了最舒适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