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推荐新闻

不想当村支书的董事长不是好军人

2015-02-11 11:02:00  来源:  说两句  分享到:

    (记者:陶炜 王慧 张程)

    村内五米宽的水泥大街宽敞整洁,乡亲人家雪白的墙面一尘不染,眼下刚刚立春,天气寒冷,两旁的绿化带中仍然可见密密麻麻种植的女贞、百日红、樱花树。虽然是乡村,在拐角处、岔道口、却清晰标注出“昌盛路”、“和谐路”、“友谊街”等醒目路标,一时令人错愕这究竟是乡村还是社区。这里,便是河北邢台内丘县的小辛旺村,我们一行采访的主人公便是这里的村支书:王延昌。

   “村庄不能二十年不变样”

    初见王延昌,只见他皮肤黝黑、小眼睛,身材不高却十分结实,头发一丝不乱,领带打的工工整整,待人朴实而热情,似乎仍保留着军旅生涯时的严谨作风。对于王延昌来说,从1991年应征入伍背井离乡,到2012年回村全票当选村支书,二十年的时间于他个人而言可谓沧海桑田:在部队服役11载,做物流贸易近十年,规模达到上千万。但是在他看来,家乡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却变化微小,几乎仍是自己少年时记忆中的模样。

    小辛旺村是一个不足200户人家的小村庄,在2012年之前,村内的四条大街没有硬化、仍是阡陌交通式的土路,道路两侧也没有专门的排污管道,村民行走其间几乎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村街四周堆放着柴草和垃圾,而且当地村民多年的习惯,每家前面是厕所、后面是猪圈,被称为“连茅圈”,一到夏天,苍蝇满街飞不说,那满街的臭味简直让人没法在街上行走。说起彼时的家乡,王延昌不由提高了声调:“那时候,站在村东头,望不到村西头,为啥?都是垃圾呗。我当兵走了11年,回来时村里还是原来的样子。等我又做了几年生意回来,村里还是那个样子。”

    2012年,王延昌打算回村竞选村支书,在竞选之前,他便挨家挨户给大伙做工作,表明自己返乡当村支书并无其他目的,只是单纯希望能把大家的生活环境改善一下,承诺带领大家修路改厕,改变过去脏乱不堪的村容。经过一番表态,王延昌的想法赢得乡亲们的支持肯定,却遭到自己家人的反对,家里亲戚都认为,村支书的工作是得罪人的活儿,吃力不讨好。王延昌自己也明白,由于那时的村两委几乎没有集体收入,做这么大的工程自己肯定要投入一笔不小的前期资金,“村子小,基础差,但既然要干,就得干出个样子”回忆起自己三年前的选择时,面对记者的王延昌依旧目光炯炯。

    2012年8月,凭借自己前期的耐心说服和在村民心目中积攒下的威信,王延昌全票当选村支书。走马上任后,便把自己的前期设想逐一付诸行动,先期垫资50多万元对村内3条主要街道进行了硬化、美化,先后硬化街道1050米,铺设彩砖、方砖1800平方米,挖建高标准排水沟1500米,街道绿化700余平方米,环村植树1600余株。随后,又在村里统一规划,把每家每户的厕所都由屋外搬入院内。“原来街边的厕所、矮墙,统统拆除,全部由旱厕改为冲水式厕所。街上不仅臭味没了,夏天时村里得肠道疾病的村民比例也大大下降。”王延昌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便实现了村容环境的彻底改观。现如今,在13年建立的村民休闲活动中心的展板上,还贴着村容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比起当年的脏乱差,如今的小辛旺村的确“判若两地”。

    “要增加村民收入,不能靠输血,自己必须能造血”

    虽然已经退伍多年,但与记者交谈时,王延昌的语言中仍经常出现“必须”、“马上”、“绝不”这些主观色彩强烈的词语,虽然强势,却透着一股真诚热忱与毋庸置疑的自信。改变小辛旺村的村容村貌只是第一步,对于王延昌来说,更大的任务是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把自己经商多年所见识过的“外面的世界”带回老家。在他心里,早已勾勒出了带动村民致富要完成的三部曲:改变种植结构,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增加收入的第一项工作之所以要从改变种植结构做起,王延昌有自己的想法:“村里的土地无非只有两块:不能水浇的地靠天吃饭一年种一季,能水浇的地一季冬小麦、一季玉米,不算人工的话每亩地一年的收入也就一千多元。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更大的收益,就必须发展高效农业。”

    但是,要完成从传统农业到高效农业的华丽转身,需要在前期完成的转变很多,人的观念要创新,采用的技术要更新,资金的投入更要跟上。从2014年3月起,王延昌从村民手中流转了肥力最差,一年只能种一季的“三类地”近300亩搞起了农业生态园,一期规划投资132万元建设六栋高标准温室大棚,种植从北京昌平高价引进的红颜草莓,而其余的一千多亩水浇地依然留给村里百姓进行传统种植。王延昌希望用这种方法帮助乡亲们慢慢转变观念:只要品种选择得当,改进传统的种植工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三类地”的收益一样可以高于“一类地”。

    高价买来的草莓苗刚刚在大棚中种植时,大多数村民心里没有底,纷纷议论这样的草莓究竟能卖多少钱,当王延昌自信地告诉大家预计能卖60元一斤时,换来的却是乡亲们的嗤之以鼻。与此同时,王延昌请来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就草莓种植提供专业指导,并将流转来的其他土地用作建设葡萄采摘区、樱桃试验田、马匹育肥区和农家乐休闲区,多管齐下,既实现了风险与成本的有效分担,也实现了多个项目间的协作共赢:农民从事传统种植所产生的玉米、秸秆可作为马匹食用的饲料;在育肥马匹的过程中产生大量马粪,为有机草莓、樱桃的种植提供了大量无公害肥料。

    随着有机草莓的渐渐成熟,王延昌在邢台市和内丘县的几家报纸上打出广告,城里人凭报上广告来采摘草莓可享受9折优惠,记者采访时正值周末,到大棚中来采摘草莓的城里人络绎不绝,特别是带着孩子的三口之家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消费者在品尝过草莓之后,纷纷表示口感远胜市面上买到的草莓,仿佛重温到自己儿时熟悉的味道。

    对于小辛旺村的村民来说,到王延昌的农业生态园打工,增加的是实实在在的收入。对于眼下的工作,王延昌感到满意,却也感言高效农业原本就是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巨大工程,自己前期已经投入300多万元资金,目前只能算是初见成效。若要彻底实现村民自身具备致富的“造血”能力,至少要等到2017年才能实现。那时自己担任村支书的第二个任期也即将结束,若是大家信任,愿意继续坚守岗位,为村民服务。

    记者手记

    关于致富带头人的采访在自己的记者生涯中为数不少,但如王延昌一般平和踏实,言谈间几乎从不为自己邀功炫耀者极少,大多数时间他只是朴素地讲述,谈及遇到的种种困难、瓶颈只是云淡风轻一语带过,一如军营中的指导员训话,如是而已。只是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讲到近几年村容村貌的改善,老百姓面对外村人明显挺直了腰杆,有越来越多的外村姑娘嫁进小辛旺村时,王延昌的眉宇间才闪烁出些许自豪的神情。

    当真正品尝到从王延昌的大棚里采下的新鲜草莓时,记者内心中充盈着满满的踏实感,因为从土地到舌尖,我们曾经寄予的那份信任早已无处找寻,而这来自田间的味道,正是我们的味蕾忘却多时久违的芬芳。

编辑:洪越作者: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