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郭素萍:坚守农技推广第一线 诠释新时代愚公精神

2018-03-17 12:1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7日消息(记者李伟民 王志达)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全国人大代表郭素萍正是这样一支三农工作队伍中的一员。

  郭素萍是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的一名研究员。当年,她与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丈夫李保国教授一起,走遍了太行山区的农村,把农业技术带给群众,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李保国教授已经去世,郭素萍依然坚守在田间地头,坚守在乡亲们身边,坚守在农技推广的第一线。

  今年两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郭素萍带来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与体系建设”的建议,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继续投身农技推广,造福群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学毕业的郭素萍和丈夫李保国就离开了大学的办公室,扎在农村搞科研,指导基层群众农业技术。从种植到土壤改良,从水利建设到交通规划,她们成了村民们离不开的“万能”专家。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夫妻二人坚持了下来。

  郭素萍:1996年发大水的时候,李保国老师在抗洪救灾团,当他们到了岗底村以后,发现村里全是河滩地,河滩地被水一冲全成大石头了,一点耕地都没有了。李保国老师对村支书说,“如果三个月之内,村里能把路修通了,你就给我打电话,我就过来帮你们把这些树管起来,把这些树管好了,你们这个村的人生活下去绝对没有问题”。

  一个月之后,被洪水袭击的岗底村路就修通了。正在另一个村进行科研工作的郭素萍与李保国马上决定搬过去指导农户恢复生产,但是带队领导不同意,他们硬是带着行李搬了过去。

  郭素萍:保国说必须得搬到那边去,帮村民把这个事办好,他见不得农民受穷。就这样,我们带着行李坐着拖拉机就过去了,在岗底村安了家。

  如今,岗底村按照郭素萍和李保国制定的128道工序生产出来的“富岗”牌苹果,最贵的能卖到100元一个。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从不足80元涨到了超过3万元。

  如今,李保国教授已经不在了,郭素萍也没有停止下乡指导农户的步子。用她的话说,不去农村走走,不去果园里转转,她真不习惯。今年来北京开会,她心里惦念的还是村里的果树。

  郭素萍:往年都是到了马上过年,我们才休息,一般到大年初六就正式开始到各个果园督促冬季修剪。从林果角度来说,全年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时间,尤其是今年,今年季气往前提了,修剪完了以后就要进行病虫害防治,然后就要浇水,紧接着农忙就开始了。

  常年在田间地头,和农民打交道,郭素萍每天穿着儿子的旧运动服,和农户拉家常。然而,她说自己曾经也是个爱美的人,但是和农民在一起就要和农民打成一片,这样农民才能信任你,你才能够帮助他们。

  郭素萍:虽然我在那时候还是挺爱美的,但是在农村,从衣着等各个方面也得跟农民接近,穿西服下地不能上树,没法干活。这其实是一种感情,只有跟农民有感情,你才会真正为他们的事情着急,他遇到事情才愿意跟你说,你才能够帮他。

  郭素萍说,农技推广不是小事。农业技术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奠基石,只有农户能够掌握技术,农村才能发展好产业,农民才能够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郭素萍:这就好比,打两层楼的地基却想盖五层楼房,那是肯定不行的。技术就好比地基,基础打好了,整个产业都能发展起来。

  如今,郭素萍不仅要推广农业技术,甚至还要考虑产业布局、市场销售等等。

  郭素萍:我们在献县种植红树莓,这个产业我们倒着发展,先把生加工搞好,然后再去推广技术。但是,加工出来的产品能不能卖不出去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所以,农业产业涉及到的问题很多,要想发展起来实际上真的很不容易。

  从事多年农技推广,郭素萍觉得很有收获,她觉得这是自身价值的实现。但是,她也深深感觉到目前农技推广队伍人才非常缺乏,特别是年轻人缺乏扎根乡村推广农技的精神。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她就带来了这方面的议案,建议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郭素萍:我建议加强林果技术队伍建设,健全林果技术传播体系,这样就能够推动整个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发展的好,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农民的收益也会提高,生活水平自然就上来了。

  这次到北京开会,郭素萍特意换上西装外套。代表们也都打趣地说,郭代表年轻好几岁。但是郭素萍说她还是习惯穿运动装,和农民在一起才是她的生活。

  郭素萍:这两天我这个团的代表们都说,我来这里两天,年轻了好几岁,等要开完两会,我能年轻十岁。我不习惯穿西装,一回来就换上了运动装。我在村里就是整天下乡,穿的跟农民一样。

[责任编辑:王肖军 孔明]

编辑: 王肖军

郭素萍:坚守农技推广第一线 诠释新时代愚公精神

郭素萍是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当年,她与丈夫——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李保国教授一起,走遍了太行山区的农村,把农业技术带给群众,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李保国教授已经去世,郭素萍依然坚守在基层田间地头,坚守在乡亲身边,坚守在农技推广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