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四个“+”模式推动脱贫攻坚

2017-08-27 12:58:00来源:农民日报

  中共灵石县委书记段燕翔

  山西省灵石县作为一个非贫困县,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扎实开展好脱贫攻坚工作,对占全国贫困人口45%以上的非贫困县开展脱贫攻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基本情况

  与贫困县份相比,灵石县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基础设施水平较高。贫困人口所在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到位,有些村甚至超过非贫困人口居住地。二是贫困户以“插花”分布为主。全县12个乡镇全部有贫困人口,并分布在276个村,占全部行政村的96.2%。三是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占比较大。60周岁以上老人和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贫困户占贫困人口的比重高出全省40%的平均值,成年人口中约有1/3因病因残失去劳动能力,全县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比例偏高。四是部分贫困户抗风险能力低。部分家庭仅靠1名劳力支撑,收入虽然相对稳定却处在贫困线边缘,一旦家庭成员遭遇疾病、事故等突发性问题或子女上学等大事,可能立即进入贫困群体。全县因学致贫229户,因病致贫3548户,因残致贫1052户,因灾致贫22户。

  工作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抓各类扶贫政策落实,紧密结合县域实际,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实效。一是脱贫攻坚实现了首战首胜。2016年减贫1900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50人,唯一的贫困村吴庄村成功摘帽。二是产业化扶贫初具规模。以核桃产业为主导,特色种养为补充的扶贫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县核桃林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吸纳贫困户入股或就业的种养产业园(企业、合作社)达到300余个。三是贫困劳动力素质得到提高,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利用蓝图、灵尚两所职业培训学校和王家庄园、嘉禾源等十多所田间培训学校,开展技能培训,已完成3580人次;县、乡各类公益性岗位及县内企业、合作社已为1300余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四是锤炼了干部队伍,密切了干群关系。全县121个帮扶工作队的2045名帮扶干部已为帮扶贫困户解决热点、难点问题500余件,春节慰问贫困户“全覆盖”,捐赠了价值110万元的慰问品、慰问金。

  特色措施

  (一)大力推广“合作社+”扶贫。一是产销联结型。聚鑫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与59户贫困户签订6万斤谷子订单,吸纳10余名贫困人口在合作社就业。二是利益分成型。翔飞种植合作社通过自营或代养两种模式,帮扶30户92名贫困户脱贫。自主经营针对愿意自养的贫困户,镇政府委托合作社负责代购原材料、技术指导、销售等环节,合作社、贫困户利润按1∶9分配;代养针对无自养能力的贫困户,镇政府委托合作社为其代养,合作社、贫困户利润按3:7分配。三是龙头带动型。嘉禾盛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依托年加工1500吨的大型石磨面粉加工生产线,吸纳2名贫困劳力就业,与15名贫困劳力签订订单合同,带动种植56亩小杂粮。

  (二)扎实推进“基地+”扶贫。一是养殖基地带动。灵润食品公司依托拥有屠宰场的优势,建设黑山羊扶贫养殖基地,将100只种羊、3万斤饲料、20瓶消毒剂发到19户贫困户手中,饲养情况良好,年底每人可实现增收3700余元。二是培训基地带动。灵尚绣品公司依托王家大院优质旅游资源,建立了技能培训和绣品制作及展销两个基地。已举办刺绣、手工艺品培训4期,60余名贫困人口参加培训,并与17名贫困人口签订了务工协议。三是光伏基地带动。县政府与北航光伏发电有限公司达成框架协议,建设光伏扶贫基地。

  (三)探索推动“村集体经济+”扶贫。一是多方筹资办实体。英武乡平泉村通过县帮扶单位、乡政府、村3级筹集49万元,建设55KW的光伏电站。2017年1月20日实现并网发电,年可收入7万元。二是合作经济持大股。梁家焉乡演义村村委与农机合作社签订协议,投入21万元购买3台拖拉机,村委、合作社共同经营,年可收入10万元,利润按照47:53进行分配,3年内村集体收入分发给33名贫困户。

  (四)创新推出“先锋队+”扶贫。一是实施“百企联百村结千户——脱贫增收奔小康”行动。以工商联执委、总商会会员等代表人士为主要帮扶主体,组织100家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帮扶113个贫困人口较多的行政村。二是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帮一把、扶一下、带一程”扶贫助困活动。对贫困程度较轻且有劳动能力的“帮一把”,为其出谋划策,帮助他们理清脱贫思路;对因病、因学等致贫且相对贫困的“扶一下”,打好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医疗救助等组合拳;对年事已高又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带一程”,通过村集体或合作社流转其承包土地使用权,盘活其宅基地等资源,帮助其增加收入、稳定脱贫。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贫困户;自养能力;贫困人口;光伏发电;专业合作社

四个“+”模式推动脱贫攻坚

山西省灵石县作为一个非贫困县,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扎实开展好脱贫攻坚工作,对占全国贫困人口45%以上的非贫困县开展脱贫攻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嘉禾盛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依托年加工1500吨的大型石磨面粉加工生产线,吸纳2名贫困劳力就业,与15名贫困劳力签订订单合同,带动种植56亩小杂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