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6名扶贫干部的故事:有贫困村番茄滞销损失17万

2017-06-16 11:20:00来源:人民日报

  湖北省咸宁市科技局副局长、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宏光(左)在搬化肥。 本报记者 程远州摄

  四川省青神县高台乡百家池村党支部书记刘如祥(左)在椪柑园里谈农事。

  河北省怀安县左卫镇叶家辛窑村党支部书记赵建根帮贫困户摘杏。

  重庆市开州区满月乡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双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晓华(中)和贫困户商量搬迁事宜。

  山西省和顺县李阳镇下石勒村党支部书记杜继英查看万寿菊苗。

  云南省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党总支书记李明干农活间歇。资料图片

  “万寿菊苗长出十多厘米高了,得赶紧从拱棚里移栽到山上。”下午两点半,火热的太阳当空,辣得人能脱一层皮,下石勒村村支书杜继英就在村委会的喇叭里喊集合。

  山西和顺县下石勒村,地处太行山深处。杜继英发现,找准脱贫路子的同时,尴尬伴之而来——年轻人都已走出大山,四处打工,留在地里干活的大多超过50岁,贫困户更是缺人手。

  好在有“能人支书”带动,村民们又肯吃苦,下石勒村先后筹资建起了苗圃、养牛园区、万寿菊生产基地等,去年底全村脱贫。

  河北省怀安县叶家辛窑村人走出贫困,靠的是“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村集体流转村民土地265亩,成立了鲜果蔬菜种植合作社,建起温室大棚101个,贫困户通过土地租金、合作社分红、就地务工等渠道稳定增收。

  扶贫产业也难免风险。建成温室大棚的第一年冬天就赶上了大暴雪,损失过半;第二年修整好大棚种上西红柿,又因滞销损失17万元。

  “不跌几个跟头,难闯出好路子。”村支书赵建根感叹。坚持到去年,叶家辛窑村鲜果蔬菜园区盈利近百万元,年底脱贫出列103户164人。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精准方为对症之策。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硬骨头怎么啃?广大基层干部是扶贫主力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扶贫工作”的要求,他们俯下身、勇担当,成为贫困群众的主心骨。

  如何让贫困群众跟得上政策引导,帮扶工作如何不受乡土人情所困,扶贫产业如何避免跟风发展,脱贫路上如何确保长期收益,扶贫干部考核如何让实干者得实惠……这些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考题。

  前不久,本报记者带着问题深入6个贫困村蹲点调研,亲身感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径和成效,倾听扶贫一线基层干部的酸甜苦辣。

编辑: 王肖军
关键词: 贫困户;贫困村;闯王镇;番茄;扶贫工作

6名扶贫干部的故事:有贫困村番茄滞销损失17万

6名扶贫干部故事:有贫困村番茄滞销损失17万,湖北省咸宁市科技局副局长、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宏光(左)在搬化肥。好在有“能人支书”带动,村民们又肯吃苦,下石勒村先后筹资建起了苗圃、养牛园区、万寿菊生产基地等,去年底全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