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杯”中窥史鸡文化

2017-01-28 19:04:00来源:农民日报

  □王家年

  明清时代,鸡的形象便大量的出现在瓷器纹饰中,成为这一时期瓷器的主要纹饰之一。最负盛名的要数成化斗彩鸡缸杯,相传是成化皇帝为宠妃万贵妃专门定制。杯上一面绘有雌鸡、小鸡啄食在后,雄鸡昂首阔步在前,前方一棵棕榈树,有带子归宗之意;另一面雌鸡、小鸡啄食,雄鸡引颈回望,搭配牡丹和山石,有花开富贵之意,寓意美好。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上有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无论从器型、工艺、色彩、绘画上看,鸡缸杯都非常精致,能代表明代的制瓷水平。成化无大器,这个鸡缸杯以缸的形式,做成了一个杯子,大器小做,很有气势。

  清代饰有鸡纹的器物以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四朝较为常见。清代鸡纹与明代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风格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雍正官窑的艺术成就极高,构图的层次分明,图画内容若小品,清新写意,色彩淡雅明丽,线条细腻流畅,画工精湛,生动活泼。

  鸡本是世世代代家养的鸟,是人类最亲近的家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窗花,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中国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我国甲骨文中就有“鸡”字,说明远在3000多年前的古人就认识鸡。晋董勋《答问礼俗》中说:正月初一为鸡日,正旦画鸡于门。魏晋时期,鸡成了门画中辟邪镇妖之物。

  鸡是一种不会飞的鸟类,属于卵生动物。古人非常重视养鸡。战国时孟子说过,一家人养五只母鸡,两只母猪,老人们吃肉就不会发愁了。西汉时首创了人工孵卵法。据《河南府志》载:“祝鸡翁,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千余,皆有名字。暮栖树上,昼放之。欲引呼名,则依呼而至。卖鸡及子,得千万钱。”这位祝鸡翁,可算是古代的养鸡专业户了。

  人们赋予鸡许多动听的名字,因鸡能报晓,《庄子·齐物》称鸡为“司晨”;僧房寺院的和尚食素,讳言鸡,称鸡为“钻篱菜”;鸡鸣叫时,声音清脆,隔窗也能听到,晋人宋处宗称为“窗禽”;唐武宗爱鸡,绘《十玩图》,封鸡为“长鸣都尉”。

  白居易的“小宅里闾接,疏篱鸡犬通。”有着清新淡雅的田园之咏;李廓的“长恨鸡鸣别时苦,不遣鸡栖近窗户。”反映着战时夫妻离别的悲凉之歌……

  鸡年,“吉祥如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更常常成为书画作品的主题。因为,鸡与“吉”谐音,鸡就是“吉”。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养鸡;明代;韩诗外传;司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