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7月20日消息(记者马智波)进入7月,沪深两市也进入了每年的中报季。按照计划,在7月19日已是连续12个交易日跌停的易见股份将在2021年8月24日公布2021年中报。

  而在刚刚过去的7月7日,易见股份才公布了迟来的2020年年报——巨亏115.24亿。这份年报原本应该于今年4月底披露,易见股份也因此成为沪市唯一一家年报“难产”的上市公司。公布巨亏时其市值为63.2亿,亏损金额亏掉了接近2个易见股份。

  与此同时,因2020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且2020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值,易见股份也于7月7日当天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即*ST),证券简称变更为*ST易见,涨跌幅由10%变更为5%。

  5.25万股东跌入深渊 云南国资在列

  根据最新公开信息,截至2021年3月31日,易见股份股东户数仍有5.25万户,随着易见股份曝出巨额亏损,这些持股股东也随之跌入深渊。

  这5.25万股东中,包括云南省滇中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工投君阳投资有限公司、云南省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国资股东。滇中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是易见股份前实际控制人冷天辉在2014年9月发布的定增方案中引入的重磅投资者。

 

  2015年,禾嘉股份实施定增一举募资48.48亿元,其中九天控股(也就是九天工贸)认购20亿元,滇中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认购20亿元,云南省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认购超1.8亿;同时,公司将主营业务从汽车零部件转向供应链管理和商业保理业务。

  国资花了真金白银,需要看到一个美好的未来愿景。这个愿景,就是业绩承诺。九天控股承诺:2015年至2017年,易见股份需要实现4亿元、6亿元和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否则将以现金方式补偿。

  于是2015年至2017年,易见股份的营收接连达到50亿、161.8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5亿元、6.03亿元和8.16亿元。在此前,禾嘉股份营收仅维持在4亿元上下,归母净利润更是只有几千万元。考虑到2015年6月末才完成定增,易见股份三年都完成了业绩承诺,但和大多数上市公司完成业绩承诺时的状况相似,后两年易见股份的业绩兑现也都正好踩着“及格线”而已。

  2017年,禾嘉股份更名为易见股份,当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8.16亿元,并在2018年、2019年维持在8亿元左右;三年盈利超25亿元的易见股份,无疑成了云南最亮眼的绩优股。

  接近50亿定增做了什么

  近50亿元的定增并不是小数目,按照当时公告的方案内容,上市公司要把这些钱花在两个新业务的布局上:一是以电子商务为手段的供应链管理平台项目,二是商业保理项目。其中,供应链项目预计耗资50亿元,耗时24个月。具体来说,是通过汇集供应链上下游的供给、需求信息,并结合物流仓储设施以及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交易双方提供包括仓储物流、支付等服务。而商业保理项目预计耗资15亿元,是根据供应链项目获得的信息,为其中有需要的企业提供包括融资、结算理财在内的综合服务。更具体点,就是以客户提供的交易合同为基础,向客户提前兑付应收账款,然后等合同到期,再帮客户去收款。这种业务的一个风险点在于,如果对于交易合同审核不严,客户伪造了合同,那么后期很可能就收不回款项。

  在冷天辉大手笔定增和业务变化的背后,易见股份的资产结构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完成定增前的2014年末,易见股份资产结构中,占比从大到小的依次是:固定资产、长期应收款、存货、应收账款和货币资金。完成定增后,随着供应链业务和商业保理业务的膨胀,易见股份的其他流动资产成为占比越来越大的资产,到2019年,占总资产比重已经高达81.15%。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商业保理项目,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

  定增完成前夕,2014年末,禾嘉股份的总资产不过7.71亿元。48.48亿元的募资金额,是前者的6.29倍。再考虑到这部分股东出资撬动的负债,禾嘉股份的总资产规模一举跃升至2015末的98亿元,同比增长了1171.47%。滚雪球般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19年,其总资产规模达到了155.6亿元。

  在2017年9月,易见股份又用上“区块链”概念,发起设立区块链投资基金,表示要让区块链技术更好地服务主业。其股价随之迎来一波小高峰,易见股份也因此被称为“区块链第一股”。拿2017年和2014年的数据相比,易见股份资产规模扩大18倍,收入增长38倍,净利润也提高25倍。除此之外,热点概念傍身、大股东增持、国资入局……似乎所有的好事它都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