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富康新村:“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来到内蒙古林西县大营子乡富康新村,放眼望去,大山脚下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平整的公路穿村而过,蓝天白云、青砖碧瓦与庭院里的花花草草相映成趣。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花池旁拉家常,活动室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开启了易地扶贫搬迁后幸福安康的新生活。

  居家互助养老

  过上好日子

  为了提高脱贫质量,让建档立卡贫困户过上好日子,大营子乡富康新村积极探索,逐步构建“居家养老、亲情关怀、义工帮扶、邻里互助、智能服务”的立体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真正让老百姓搬出穷沟、切断穷根,迎来富足安康好日子。

  今年71岁的宋占岭原来是大营子乡老君沟村的村民,他与体弱多病的老伴儿原来生活在山沟里的一间危土房,“山高沟深,出行不便,墙不挡风,屋不遮雨”这是他对以前生活最深刻的记忆。2019年10月,他在富康新村分到一套50平方米的新房,告别了生活几十年简陋破旧的土坯房,搬进宽敞明亮的富康新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富康新村引进社会组织参与,将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管理相融合,通过社区服务为老年人搭建交流娱乐平台,并为他们提供文体娱乐、助餐助浴、洗衣护理等社会化服务。富康新村社区服务站的日间照料中心,是宋占岭老人每天必去的地方,村里的老人在这里打针输液、按摩理疗,享受着贴心的服务,唠着家长里短,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培植特色产业

  托起增收梦

  易地搬迁只是方式,脱贫致富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好产业,才能让搬迁群众既能安居还能乐业。大营子乡立足实际、拓宽思路,在培植优势特色产业上做文章,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增强新村“造血”功能,夯实脱贫攻坚后劲。

  富康新村实施特色种植、发展光伏、家门口就业与庭院经济等产业扶贫模式,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单一、增收不稳等问题,托起贫困百姓增收致富梦。富康新村配套建设了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建成的12栋高标准暖棚,作为大樱桃种植示范基地,并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出租给企业经营,增加集体经济,同时园区又作为就业场所为本村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便捷的务工条件。村民杨柏林搬入新村后,不但住上了新房子,还在园区里务工,稳定的收入让他现在的生活越过越有奔头。

  今年,富康新村积极培育新兴高效产业,引进适应性强、耐盐碱、效益高的枸杞推广种植。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引进经济作物南国梨进行种植,并利用村集体经济流转800亩土地发展油菜花产业,逐步探索油菜带动乡村旅游及产业发展的脱贫道路。村民王景霞激动地说:“我没掏一分钱,就免费得到10棵梨树,今年一棵树就收入了200多元呢。”

  在富康新村,每家每户屋顶安装的光伏发电,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一个个夺目的“蓝色聚点”,可为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600余元。

  激发内生动力

  提振精气神

  富康新村创新互助养老新模式,通过积分制管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新村居民自主参与生产劳动、公益活动、邻里互助、卫生保洁等获得积分,积分可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村民张金英通过自己的劳动在“爱心超市”兑换了米面粮油,丁占元和刘桂兰搬到新村后,更是主动申请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从不计较报酬。“二月份扫雪和干点儿零活积攒的积分,兑换了70元钱的物品,在积分的促动下,我们干劲儿十足,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每一分都是我付出辛苦挣来的,觉得又知足又有面子。”村民杨庆茹说道。

  富康新村共设置11个公益性岗位,11个贫困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事治安管理、卫生保洁等公益服务,加上积分制管理的运行,充分调动了全村社区居民为社区发展的积极性,通过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如今的富康新村人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通讯员 李晓军 通讯员 刘金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