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山村是张湾区茶叶产业专业村,全村共有茶园500多公顷。2019年,该村引入市场主体“白马茶院”加入村集体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投资建成白马山村茶叶加工扶贫车间,对茶叶进行精细化加工、品牌化营销,促进了白马山村茶叶产业持续发展,全村85%的村民通过种茶、卖茶走上了致富道路。如今,来此观光的游客不用看路标,“客来庄前无需问,茶香便是引路人”。
“今年雨水好,气温适宜,茶叶丰产,我们家炒制的龙井翠峰和箭茶俏销,已实现收入46000元。”村民陈锡一边算着收入账,一边乐呵呵地说。
茶叶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如何依托当地优越自然环境,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白马山因山形似马,山巅常有白云缭绕而得名,是武当山七十二峰之一。这里人文与自然景观相融合,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白马山村党支部书记闵昌顺告诉记者,该村依托白马山旅游资源优势,按照“农村变景区、农民变股东、民房变民宿、产品变商品”的理念,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以生态氧吧、旅游休闲、体验采摘为重点,实施茶园观光体验项目,全力打造“田园综合体”,使乡村田野变成市民亲近自然山水、享受田园风光的休憩场所,让农家院真正变成丰富市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的“农家乐”。
仰望间峰峦连绵,回眸处山花烂漫。白马山村的青山绿水虽然出色,但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如何打造自身特色,更好地留住游客?该村突出“文化体验、乐龄生活、养生度假、种植观光、亲子游乐”发展布局,按照一条河(财神河)、一条路(柏叶路)、一棵树(千亩茶树)、一座山(白马山)、一栋房(小洋楼)的“五个一”规划思路,以财神河为线、白马山景区为面,以山上山下串联发展为突破口,大力美化村庄环境,因地制宜新建景观带,深度挖掘特色民俗文化,形成“一步一景”的白马山风情,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连续举办5届白马山民俗文化旅游节,达到了“节庆搭台、农旅合唱”的效果,成功打造了白马山文化旅游品牌。
以白马山村“乱石窟千眼阵”景点为例,在自上而下长约千米、宽约百米的石阵中,一块块石头上长满了“眼睛”,画师巧妙利用乱石形状,绘出栩栩如生的自然生灵。石头“开眼”,是该村创新旅游产品和营销手段的“点石成金”之作,打破了“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的怪现象,让旅游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聚宝盆”。
“眼见为实,如果不来,我不会相信网络上的照片是真的。”来白马山村品茶、爬山的游客李女士说,“在这里看风景、品香茗、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还可以在村民家吃农家饭,太惬意了。”旺盛的人气带来了无限商机,村民的农家乐一天比一天红火。“一天营业额超过千元,土鸡蛋、干竹笋、红薯干等土特产一天也能卖好几百元,家庭年纯收入达7万多元,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白马山村“陈氏农家乐”老板陈波说,村里像他一样开农家乐的还有15户,一到节假日,生意十分火爆。
2019年,白马山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万元。以农兴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白马山村在打造产业振兴示范村的道路上步伐坚定。随着张湾区“以城带乡、农旅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的深入实施,白马山村这颗地处张湾区西郊的璀璨明珠,也将因农旅融合迎来发展大机遇、实现发展大跨越。(记者 王立杰 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