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于产业,不困于穷!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记者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心通过建立“市场抓两端,农民干中间”的模式,打通产业扶贫之路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产业相融合,打造稳固持续的扶贫产业链条。

  激发群众“造血”活力

  记者通过调研了解到,北京新发地市场通过孕育百余位农产品行业“单品大王”,选派“单品大王”到贫困地区扶贫,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在种植基地工作,基地负责种苗、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农户负责土地种植。

  新发地市场宣传部部长童伟表示,通过“上连三农、下连消费”,新发地发挥市场、规模和品牌优势,将批发市场的大流通把种植和消费牢牢联系起来,实现产销对接。

  据童伟介绍,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新发地在兰考建立蜜瓜种植示范园,通过“大王”示范种植与管理,以真实收益推动农民参与,逐渐扩大产业规模。之后重点建设育苗基地,为种植户提供蜜瓜种苗,每年分给农民2万亩的蜜瓜苗,并由新发地负责统一收购销售。该模式使农民每亩获得4万元的收益,直接帮助和带动当地10423人脱贫致富。

  “新发地市场要与贫困地区签订购销协议,依托市场经销商资源优势和销售渠道优势,助力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销售。”童伟说。

  “我们的目的是让农民脱贫后不返贫,脱贫更要致富。”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表示,三产(销售)拉着一产(种植)走,通过产业融合发展,让地区具备持续“造血”功能。

  产业领跑乡村脱贫“加速度”

  张玉玺表示,在地区打造扶贫模式与脱贫样板,依托新发地市场资源多元化扶贫助农,较好的激发了群众的“造血”活力,助力产业领跑脱贫“加速度”。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实现产销对接,开展扶贫工作,新发地市场每年销售的蔬菜中,来自各个扶贫种植基地的“扶贫菜”超百万吨,占比超三成。

  “菜椒大王”王兴君在内蒙古林西县大营子乡扶贫产业园区的大田蔬菜种植面积已稳定在2万亩。“第一年种植了200亩菜椒,刚刚进入采摘期,就遭遇了冰雹,导致颗粒无收。”王兴君说,之后通过不断地提升种植模式和技术,推广冷棚和高温棚,持续推进“棚陆结合”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截至目前,种植蔬菜的每亩耕地可增产值1.2万元,并带动周边285户、485名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直接参与暖棚生产经营的农户平均每个暖棚每年可实现收益3万元,在园区务工的贫困户每人每年也可实现纯收入1万元。

  “我们还建立了‘北京丰台花乡新发地+永顺县小溪镇长坪村辣椒扶贫基地’,实施绿色生产技术,发动村民参与到翻地、移栽、除草、采摘等环节中,带动老百姓和合作社一起种植,拓宽老百姓增收渠道。”王兴君介绍,湖南省永顺县小溪镇是国家的深度贫困乡镇,扶贫基地计划2021年在当地种植辣椒600余亩,2022年计划种植辣椒2000亩,以辣椒产业助力当地脱贫。

  “茄子大王”李军表示,他在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的扶贫种植基地一年能供应8000吨茄子,有效帮助了当地1000多名贫困户脱贫。“每天早晨从河北枣强运到新发地市场的12吨茄子,一天就能卖完。”

  张玉玺表示,截至2020年12月,新发地在全国共投资建设14个分市场和300多万亩的标准化种植基地,涉及19个省、78县,总面积达96.6万亩,带动脱贫人数近36万人。(记者 马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