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刚满45岁的胡庆华已在病榻上躺了十多年,一家人的生活也因此陷入贫困。而今,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惠顾下,这个曾经是全村最困难的贫困户终于走上了致富之路。面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生活,胡庆华见人就会发出感叹。

  胡庆华是寿县正阳关镇谭套中心村村民。曾是全村最困难的贫困户,面对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因为这样的日子,比俺梦想的还要美好!”说话的同时,他脸上挂满灿烂的笑容。

  经了解,胡庆华刚满30岁时生了一场大病,从此身体健康便每况愈下,让胡庆华在家中病榻上一躺就是十多年。胡庆华说,当时,他上有年迈体弱多病的老人要赡养,下要抚养尚未成年的两个孩子。生病前他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家里家外的农活基本都是他包揽。生病后,他既干不了农活,也不能外出打工挣钱,整天只能躺在病床上胡思乱想,唉声叹气。每当看到家中一贫如洗的状况,他就会偷偷掉眼泪,甚至对未来还产生了绝望的念想。

  2017年,村、镇扶贫工作队在排查时,在详细了解到胡庆华家庭的情况后,便依照相关政策,将他家确定为谭套中心村最困难的贫困户,贫困原因就是因病致穷。此后,如何尽快帮助胡庆华家脱贫致富,便成为当地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种牵挂。

  胡庆华介绍说,为了帮助他尽快战胜病魔,当地政府按照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先后为他办理了低保补贴、特困户补助、基本医疗。接着,又为他申请危房改造补助金。在基本医疗政策的惠顾下,经过治疗,半年后,久病缠身的胡庆华的健康状况也有明显好转,并能下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日子也逐渐好起来了。

  胡庆华告诉记者,为了尽快帮助他走上致富之路,当地政府及驻村扶贫工作队为他操了不少心。先按照产业扶贫政策,为他建起了一个占地约10亩的葡萄园;随后,又针对他家单门独户,距离村里有千余米远,出行道路状况较差的情况,筹措资金为他家专门修建了一条千余米长的水泥路。这条水泥路,后来被他全家人称为助力发展农村产业、脱贫致富的幸福之路。

  胡庆华说,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关怀下,他居然奇迹般地战胜了缠绕自己长达10年的病魔。面对记者的采访,胡庆华拨着手指盘算起家中的收入:2018年,他种植的10亩葡萄收入将近5万元,除去各项成本,纯利润也是令他全家人比较欢喜的;2019年,他家的葡萄园,再加上饲养的鸡、鸭、鹅,以及卖余粮的收入大约有7万元左右,2019年的家庭总收入,不用细算,也绝对超过上一年;今年虽说受到水灾的影响,但他和家人有信心搞好生产自救,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胡庆华接着说:“两年前,我拆除了原先所居住的危房,盖起了两层小楼房。可就在4年前,我和家人想吃顿肉都没钱去买。再看现在,自家收的麦子、稻子堆满仓,精米细面,鸡鱼肉蛋成了家常便饭。这样的幸福生活,如果在几年前,是我做梦也不敢想的。可如今,好似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日子,比俺梦想的还要美好。”(记者 冯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