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新疆兵团

首页 | 聚焦 | 视频 | 军垦文化 | 我是兵团人

 首页 > 新疆兵团 > 兵团人故事

从灰姑娘到“苔韭皇后”的华丽转身

2011-02-24 11:38   来源:中国广播网兵团频道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乌鲁木齐2月24日消息(通讯员顾小凡 詹庆玲)在距农二师二二三团团部以西3公里的地方,坐在车里就可以看到一座座整齐的大棚排列成队,这就是园二连女职工张红燕一手搭建起来的15座苔韭大棚。7年来,她将满腔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洒在了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上,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目前她的大棚一年总产值38万元,净收入25万元。她从一名普通的职工,成长为农二师小有名气的“苔韭皇后”。 2007年、2010年两次被农二师妇联授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8年-2010年,连续三年被农二师团委授予青年致富能手荣誉称号。

    张红燕是老军垦的后代,当初她上完中专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回到生她养她的家乡,随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枯燥乏味的生活。望着父辈们佝偻的身躯、布满皱纹的脸颊,想想自己花一样的青春就这样渡过,她心有不甘。20岁那年她怀着一颗憧憬繁华世界闯天涯的思想,到乌鲁木齐去打工,因为没有社会阅历,到处碰壁,最终忍受不了时时处处看老板的眼色,吃了这顿没下顿的日子,辞职后带着疲惫不堪的心和无限的失望回到了家乡。看着同班的同学有房有摩托车,她的心中升腾起一股热潮,她要向他们讨教经验。在和他们聊天中,知道这两年团里政策好,只要肯吃苦,多学习,有一技之长,一年收入两三万元不成问题。她心理盘算这比打工强多了,于是放弃了再次外出的念头,决心在家乡这块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她说服了丈夫,便开始忙了起来,夫妻双双投入到“建设家园”的行列中。

    起初在父亲“土地是本钱,土地是根本”的思想感染下,虽然只有14亩的地,夫妻俩一年到头没有闲着,从土地的平整到作物的播种;从田管到病虫害的防治;从作物的采收到交售,都环环相扣,一丝不苟地按照技术要求认真操作,一年下来,夫妻俩汗水没少淌,可一算帐没有收入,还倒贴了5000元,白辛苦了一年。这时她们没有灰心、没有气馁,发挥自己有文化根底,购买科技书增加知识,扩宽视野,时常为自己“充电”,凡是团、连举办的科技培训班上总是有她的身影,跟着培训的老师转,笔记本不离手,登记每一项技术要求。在连队的科技书屋也能经常看到她在认真的查找资料,翻阅科技书籍。在掌握知识,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暗中的叫着劲,不能再走父辈们凭苦力、靠力气吃饭,广种薄收的老路子,要通过科学技术走出一条致富之路。她运用科学技术,精心的管理,在苦心经营下,土地利用率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家庭有了收入,从几千元到几万元。

    张红燕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一次在看科技书籍时发现一种名叫“苔韭”的作物有产量高、植株矮、见效快,肥水要求不严、易管理。于是夫妻俩决定试一试,为了稳妥一些,她抽出业余的时间到和静县、焉耆县各菜市场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发现苔韭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立即与山东寿光育种基地联系,邮寄回高产苔韭种子,不懂就打电话请教专家,遇到困难就查找有关的资料,边学边干,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掌握了一些种植技术,夫妻俩每天起早贪黑泡在地里,只盼着年底有个好的收成。然而,辛辛苦苦埋头苦干一年下来,只收入3000元。手里掂着这侵满汗水的3000元,这其中的苦与乐、辛酸与汗水只有自己能体会。

    果园有“一亩园,十亩田”的说法,在一年的种植中,她总结不少的经验,认为苔韭也可以走“一亩田,十亩田的效益”, 与丈夫决心在地里搭建小拱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得到了团、连工会的大力支持,帮她们贷款2万元,解决了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从此后小两口一心扑在地里,结合经验适时点种,用机车拉运有机肥,铺上细沙,为韭菜地铺上了厚厚的一层农家肥,并投资1.5万元购回了大棚膜、竹棍、绳子等材料,在果档上钉桩子、搭竹杆、篷大棚膜。搭建起了3座简易拱棚。适时的松土、锄草,施肥,进行病虫害防治。不想早春气候如小孩的脸,变化无常,大风、小风时时威胁着拱棚,夫妻俩顶着风在地里用石头压、用土埋、用胶布粘。累了在地头歇一会,渴了喝口凉水,干的腰酸腿痛,当看到地里发出的一行行嫩绿的韭菜,喜悦之情挂上了眉梢,夫妻俩有了信心,干劲更足啦。就在看到希望的时候,张红燕发现韭叶尖发黄,多方查找资料,翻看科技书籍,骑车到8公里外的种植户地头取经。经过多方查找,终于找出原因是搭建的拱棚过低、并施了没有发酵好的有机肥造成,张红燕拖着劳累奔波了几日的疲惫身体,立即采取了措施补救,总算躲过了一劫。这次事件发生后,她更加刻苦学习,严把技术关,对待苔韭就像是对待孩子一般精心照料,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当年,她的两茬韭菜和韭苔净收入3.5万元,还清了贷款。

    2007年团、连出台优惠政策,扶持自营经济种养殖大户。张红燕又有了新的规划,扩大苔韭种植面积,走规模种植苔韭致富之路,带动连队职工一起致富。她与连队签订了一份承包30亩地的合同。 2008年至2009年先后投资20万元,组建大棚15座,全部种植苔韭。2010年又投资8万元,将所有的大棚都安装了卷帘机,有效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既节约成本又节约劳动力,她产的苔韭和韭菜在市场上春、夏、秋及冬末都有销售,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

    为便于销售产品,她们出资3万元购买了一辆福田机车销售韭菜,进行反季节蔬菜买卖。又投入5万元买一辆小型轿车进行韭苔的运输,当有人问她收入秘决时,她从不隐瞒。有人要种子,她也毫不吝啬,并给他们讲解种植技术。张红燕鼓励勤学好问的同志走勤劳致富的道路,并从技术上、资金上对他们进行帮扶,在她的影响下,连队已有2名妇女也开始发展大棚种植苔韭,并且有了一定的规模。张红燕的大棚还解决了一定的劳动力,带动了当地的劳动力市场,一年可用工200多个劳动日,无形中为当地创造性产出效益4万元以上。

    农二师工会领导高度赞扬张红燕走苔韭种植发展之路的可行性,鼓励二二三团扩大种植面积,形成焉耆地区苔韭种植基地,打响无公害苔韭特色品牌。在师自营经济贴息贷款政策的扶持下,二二三团贷款360万元,新建49个苔韭温室大棚,建设成了焉耆垦区第一家苔韭种植基地。

    张红燕靠勤劳、吃苦、不断钻研、科学管理,找准市场,从一名到处打工的“灰姑娘”, 华丽转身成为带动一方发展的“苔韭皇后”。

 

责编:李小倩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