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

来看看他们的战“疫”故事  

 

 

2020年最开始的那段日子,在武汉市汉口医院护士蔡桃英印象中,时间过得飞快。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和同在医院工作的丈夫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援者、感染者和康复者这三重身份的全部体验,2月中旬,治愈出院后隔离期满的蔡桃英早已迫不及待想要回到抗疫一线,不过,在此之前,她要先去完成一项更加紧迫的任务,究竟有什么事,比马上回到救治一线还要重要呢?这一切,要从2020年最开始的那几天说起。

1

1

1


蔡桃英和丈夫黄卫兵同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工作,这座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4公里的综合医院,在成为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定点医院后,承担了巨大的收治压力。而在此之前,没人会想到紧接着到来的2020年,会如此特殊。

最开始,作为内分泌科的护士,蔡桃英只是发现同一层的呼吸科收治了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每到冬季,发热病人总是会比平时多一些,一切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异常。可是没过多久,随着同样类型的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越来越多,呼吸科的病床不够用了,医院领导很快决定,把蔡桃英所在的内分泌科,从从呼吸科那一层楼整科室搬去别的楼层,腾出病床收治不明原因发热病人。

然而疫情发展速度之迅猛,还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呼吸科扩充的病床几乎没有支撑太久便再次告急,而包括蔡桃英在内的汉口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在元旦后不久收到紧急通知:

“医院所有科室,无条件收治肺部感染的患者!”



战役,就这样突然打响了。就连蔡桃英所在的内分泌科,也全员上了一线,而作为最早一批走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白衣战士,那时的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敌人到底是谁。没有隔离病房、没有防护服,更没有核算检测盒,有的,只是一只N95口罩。可源源不断的患者,却是一波一波涌进医院的各个科室,他们中的很多人连肺部CT都没来得及做,只能在发病后再转去呼吸科。那段时间,蔡桃英基本每天早上7:30就要到科室护理患者,加班加点忙活一整天,回到家都得到晚上10点多,那时的她完全没有预料到,很快,自己也会成为一位感染者。
 

1

2

1


最初的征兆,出现1月18号早晨,那一天,起床后的蔡桃英突然感觉自己没什么食欲,浑身乏力,还有些发热,但她当时并没有太在意,平日里几年都住不了一次院,蔡桃英对自己的体质还是很自信的。再加上当时内分泌科人手也不是很够,有三分之一的护士被抽去本院和金银潭医院的隔离病房,但本科室的患者却一点都不比从前少。尽管身体感觉很不舒服,可蔡桃英权衡再三,还是决定正常去科室上班,那时的她觉得,自己不会这么巧中标的。

可没想到,3天后,蔡桃英突然开始高烧不退,实在无法坚持工作后,她在医院就近拍了CT,结果很快出来了,经临床诊断,蔡桃英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必须马上住院治疗。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初期,因为防护不足、经验不够,许多一线医护人员倒在了战场之上,蔡桃英虽然没想到自己也会不幸中招,但见的患者多了,她多少有这个心理准备,而真正让她有些手足无措的,却是自己丈夫的情况。

就在蔡桃英住院后没多久,大年三十晚上,丈夫黄卫兵突然在家里发起了高烧,他的情况,要比妻子严重得多。得知丈夫也有了发热症状,蔡桃英心急如焚,那时的武汉,病例数正处在上升初期,各大医院一床难求,蔡桃英感觉自己症状较轻,她想赶紧申请出院把床位让给丈夫,可是,自己的白细胞和血钾含量一直过低,达不到出院标准,她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黄卫兵一个人在家苦苦强撑。一直到1月30号那天,蔡桃英的血钾含量刚刚超过出院标准的最低值,她马上办理了出院,接丈夫入院治疗,而丈夫黄卫兵从住院后,便开始持续高烧不退,直到那一刻,蔡桃英,才真正感觉到了害怕。

1

3

1


出院后的蔡桃英需要在家隔离观察,不能马上返回前线。她每天都在担心着自己丈夫的病情,同时,也在关心着科室、医院和整个武汉的救治情况,那段时间,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不停地在媒体上滚动播出,不停的有特效药的消息爆出,又很快被辟谣,不过,其中一条新闻却引起了蔡桃英的注意。

2月13日晚,时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的张定宇在新闻中说,患者康复后体内含有大量综合抗体,能够对抗病毒。张定宇恳请康复后的患者积极来到医院,伸出胳膊,捐献血浆,共同拯救还在与病魔作斗争的病人。

看到这条新闻的蔡桃英一个激灵,既然还不能上战场救人,自己为什么不捐些血浆呢?她几乎没有一刻犹豫,当即开始向同事打听捐献流程,在了解到北京协和医院和武汉血液中心联合发起的血浆捐献项目后,蔡桃英打电话报名,接受了血液筛查,三天后,筛查结果显示,蔡桃英的血液中含有抗体,符合捐献条件。2月17日,刚刚结束隔离期的蔡桃英走进武汉市血液中心,成为当天第一批无偿献血者。



不过,对于自己的选择,蔡桃英并没有觉得异常兴奋或者激动,因为这只是她15年来的第83次无偿献血而已。

1

4

1


2005年之前,尽管已经在从事护理工作,但蔡桃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去无偿献血。特别是她看到过一些报道,因为当时一些技术和观念上的落后,有的人因为输血,得了传染病后,作为一个学医的人,蔡桃英说,那时的自己很排斥献血。 

可是,2005年,因为一场严重的疾病,躺在手术台上的蔡桃英,不得不接受了他人无偿捐献的400毫升全血。那场手术长达两个多小时, 蔡桃英出血量很大,做完手术后医生说:

“仅靠自己的血,你康复的时间可能会很长,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多亏了那400毫升血啊。” 

就是这一句话,彻底改变了蔡桃英的想法,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无偿献血是安全的,而且献出去的血,真的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因为大手术要康复一年以后才能献血,所以从06年起,蔡桃英就拉上丈夫一起开始主动无偿献血。一开始两个人谁都不懂,跑去无偿献血车就献了全血,献全血的间隔期是半年,也就是说,想再次献血就得等半年以后,再后来,蔡桃英慢慢懂行了,开始去献成分血,需要血小板就去献血小板,需要血浆就献血浆,成分血虽然献血的过程会比献全血长一些,但间隔期却短了很多,只需要休息14天,就可以继续献,几年下来,蔡桃英和丈夫的手臂上竟然形成了厚厚的疤痕,每次抽血都要非常使劲才能将针头插进去,后来每次去献血,蔡桃英总是跟抽血的医生打趣说,扎针真的太疼了,如果什么时候能发明一个无痛抽血设备就好了。

就这样,因为一场手术,蔡桃英和丈夫竟然真的就养成了几乎每个月都去献一次血的习惯,一直坚持了15年,义务献血80多次,尽管在旁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蔡桃英说,这都是缘分。
 

1

5

1


蔡桃英2020年的第一次献血,比往年到来的晚了一些,但却意义非凡,作为新冠肺炎康复者,她捐献的400毫升血浆很快被送去危重症病房,输进了重症患者的身体。而对于蔡桃英来说,属于她的好消息也接踵而至:病房中的丈夫最终挺了过来,并且很快康复出院,而蔡桃英自己,也回到了抗疫战场的第一线,这一次,防护物资不再短缺,各地援鄂医疗队的接管,分担了大半的救治压力。

3月2号,距离第一次捐献血浆整整14天之后,蔡桃英给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主任打电话,询问是否还需要康复者血浆?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再次来到武汉市血液中心捐献了400毫升血浆,成为了首位“二连捐浆者”。

又过了14天,蔡桃英第三次来到武汉市血液中心,这一次,她带上了刚刚结束隔离期的丈夫。


14天之后,当蔡桃英第四次来到武汉市血液中心捐献血浆后,武汉解封的日子,已经很近了。医生告诉她,武汉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之后可能就不需要她来捐献血浆了。

不过,没过多久,成分献血科主任就再次联系了蔡桃英,当时,北方边境的疫情出现了一些反复。主任问蔡桃英能否再献一次血。于是,4月21日,蔡桃英第五次来到了武汉市血液中心,再次献出了宝贵的血浆。

而如今,蔡桃英也一直在岗位上待命,随时等待着第六次召唤。

从最先走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到不幸感染病毒,蔡桃英和丈夫的2020年充满了意外和挑战,好在,这位武汉护士骨子里的顽强与坚毅,帮助她最终战胜了病毒,而这些精神抗体,也通过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了更多即将康复的患者,蔡桃英说,她很骄傲,不仅是因为自己康复后捐浆者的身份,更是因为自己血液中抗体浓度高,捐出一袋血,能救4个人。

记者手记

我是文艺之声记者王雪。“血浓于水”这四个字,在很多时候都是个形容词,意思是形容亲情难以分割。而对于蔡护士的采访,却让我看到了这个四个字变成了活生生的动词。她浓浓的血液成为了生命的源泉,挽救了很多很多危重症病人的生命。当然,如果一定要理解为形容词,那么对于白衣天使来说,天下有需要的病人,都是亲人。就在采访结束的几天之后,我在微信上邀请蔡护士为我们录制一段视频,而她告诉我说要晚点录给我,因为她刚刚去了医院,完成了自己的第六次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