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

来看看他们的战“疫”故事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北京市宣武医院征集驰援武汉医疗队成员时,功能神经外科护士李萌第一个报了名,这个时刻,她等待了17年。2003年的春夏之交,北京非典肆虐,那一年,还在大学读护理专业的李萌最终没能走上一线,17年后,当年留着眼泪写下入党申请书的小女孩已经成长为了一名预备党员,而这一次,她能实现自己的承诺吗?

 

 

 

1

1

1


1月27日大年初三下午1点多,在家中待命的李萌接到了医院打来的电话,让她马上去医院接受培训。确定自己上了医疗队名单后,李萌才把要去武汉支援的决定告诉了家人。母亲非说要再来看女儿一眼,去了武汉,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再见面。丈夫除了担心倒是多了点自豪,主动要求送妻子去医院。可是短短10分钟之后,李萌又收到了新的通知:

“准备好行李,培训结束后马上出发。”

时间紧迫,已经来不及跟家人告别,李萌拽出一个行李箱想到什么就往里塞什么,然而当她拖着行李箱赶到医院参加培训时才得知,所有报名的医护人员中有4位非呼吸和重症科室的护士暂时不随队出发,留在北京待命。

17年后,奔赴前线的希望再次落空,李萌却自始至终说不出“失望”这两个字
 

1

2

1


很快,两天后,没去成武汉的李萌果真收到了新的通知,03年非典时建设的北京市小汤山医院准备重新启用,她作为首批支援护士,随时待命。17年前没去成的小汤山,最终成为了17年后的目的地,李萌说,这就是缘分。

3月16日,小汤山医院重新启用,主要用于境外来京返京人员中需筛查人员、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治疗,而此时的李萌,早已在小汤山医院中忙活了整整一个月,在此之前,李萌和其他来自市属医院选派的数百名医护人员一起,提前进驻刚刚重建完成的小汤山医院,从熟悉设备,到建立病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耗时最久的,还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护培训,小汤山医院的目标非常明确,所有医护人员,必须0感染!

0感染这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可真正做起来,却对每一个医护人员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

穿脱防护服,一件看似轻而易举,实际非常繁琐麻烦的事情,在小汤山医院,标准被提高为:不允许单独一个人进行穿脱流程,必须两人一组,互相为对方的安全把关。这样的要求实际上非常必要,更衣室里没有镜子,穿防护服的时候自己无法真正检查到是否防护到位,想要保证100%的隔离病毒,全靠同组的另外一个人全程监督。

而在李萌看来,如果一定要找一件比穿防护服更烦琐麻烦的事情,那一定是脱防护服。

因为穿的时候,至少新防护服还是干净的,而在脱的时候,防护服早已被病毒污染,虽然在脱掉之前已经做过了层层消杀处理,但是为了保证绝对的安全,还是需要有另外的一个人在旁边进行提示,如果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甚至是头发丝,碰到了防护服被污染的部分,就必须马上进行清洗和消毒,否则,就有被感染的风险。正是靠着这样的严格防护流程,小汤山医院的全部医护人员,最终真的做到了0感染!




1

3

1


尽管已经接受了一轮又一轮的培训,甚至还为其他后来的医护人员进行过培训,但当李萌真正踏入小汤山医院战备病区的时候,她还是感觉有些害怕。 

事实上,李萌所在的战备病区,工作风险一点不比确诊病区低,确诊病区的患者都是确诊者,医护人员自然会非常注意自己的防护,而在战备病区里,李萌并不知道哪位客人会是感染者,她的工作就是为这些客人们采集咽拭子,抽血,进行核酸检测。可以说,每一位坐在李萌对面的客人,都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或者确诊者,同时,与感染风险并存的,还有远超预期的工作强度。

重启后小汤山医院,主要用于北京海关检疫后 有风险人员的进一步医学筛查,李萌所在的战备病区,负责接待所有刚刚到达北京的有风险国际旅客,为他们进行集中核酸采检。核酸阴性的旅客由各属地工作人员接走进行医学观察,确诊轻症病例、普通病例及疑似病例,则就地收治,实现闭环运行和管理。

1

4

1


随着国外疫情的不断蔓延,本来早已趋于停运的国际航班,到港数量很快开始逆势上升,因为小汤山的要求是让病人能够在24小时之内流转,所以每位客人的核酸检测,也都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出结果,那段时间,小汤山医院战备病区中人头攒动,特别是到了晚上,国际航班迎来到港高峰,李萌还记得,最多的时候,一晚上接诊了400多位归国人员。



在小汤山医院,每个夜班都是从晚上5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而在此期间,穿着防护服的护士们,没有一分钟的时间可以闭眼休息。厚重的防护服里闷热缺氧,几位护士4个多小时后就开始出现了呕吐反应,李萌虽然撑了下来,但脱下防护服后,她还是会恶心、反胃,以至于好几个小时吃不下饭,不过那时的李萌还是很为自己骄傲的,毕竟在等待了17年后,这位年轻的护士终于站在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即将完成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承诺,然而她没想到的是,第一次走进污染区,自己就差点倒在了前线!
 

1

5

1

那天早晨,是李萌和同组的护士王姐第一次进入污染区工作,到岗之前,李萌在驻地吃了早饭,那时的她并不知道,早饭的粥里有荞麦。李萌,对荞麦过敏。

等到李萌穿好防护服和搭档一同走进污染区之后,过敏的感觉来了,李萌觉得自己心跳有些加速,手心和嗓子眼儿痒痒,闷热不透气的防护服很快让她大汗淋漓,李萌马上跟搭档打了声招呼,走到污染病区外的一个走廊中想要喘口气,事实上,那个走廊也是污染区的一部分,根本不可能感觉到凉风,但对于当时的李萌来说,能有一个空旷的感觉就会让她舒服一点。

在走廊中缓了大概10多分钟,李萌强撑着走进污染区病房,坐在椅子上,后背直发凉。此刻,身上的防护服就像一个罩子,隔绝了病毒,同时也隔绝了氧气,李萌只觉得自己特别憋,比正常情况下憋至少双倍的感觉,她甚至感觉到自己几乎都快要窒息了,如果真的引起了呼吸上的问题导致过敏性休克,在污染病区中,后果不堪设想。

李萌同组的搭档很快注意到了她的异常表现,忙赶过来询问,在得知李萌可能是过敏反应后,搭档坚持要李萌先出去休息,李萌拒绝了,她说,自己还能坚持:

“我不能出去,你看那么多活,然后我来回出去再换这一是防护服,又减少了一套,又浪费了一套物资,再加上我出去换一套人,人家又得加替我加加这4小时班,没有必要,反正后来我也坚持下来了,那是我最难忘的一个班。”

1

6

1


如今,小汤山医院早已重归往日的平静,李萌也结束了支援工作,重返岗位,这位年轻的北京护士,最终实现了自己17年前的承诺,她勇敢地来到了17年后的小汤山医院,成为了17年前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拯救生命的白衣战士。而说起这次长达两个月的支援工作,李萌说,自己体会到了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当初报名去武汉时,她曾无数次想过自己可能会永远留在那里,而当她真的走进小汤山医院,亲身经历了那一个个不眠之夜后,现在的李萌觉得,自己的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了,这两个月是磨练、更是成长。而除了成长之外,她还收获了以前从未想过的友情,准确的说,是战友情

记者手记

我是文艺之声记者王雪。在进行这次电话采访之前,我没有看到过李萌脱下防护服,摘掉护目镜的样子。仅仅通过电话那边的她的声音来认识她。在我们的对话当中,能够感受到她是一个开朗乐观的北京大妞,我们说着说着,她就能笑起来。那些仅凭描述就会有些揪心的回忆在她的讲述中,充满着希望和勇敢的力量。谁在学生年代还没有个偶像呢?而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差,李萌,在这次疫情中,终于也成为了她最崇拜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