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文社总结历年中国古典小说出版的成果,推出了“中国古典小说藏本”丛书,将25部经典之作汇为一编,以飨读者。

  这套丛书汇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如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之作、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聊斋志异》,古典白话小说集的代表作“三言二拍”,讽刺小说的杰作《儒林外史》,极具特点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等,在一套丛书之中,容纳了中国古典小说各种题材、形式的代表作品。

   

  收入丛书的品种,都是名家整理、经过历年修订打磨的人文社经典版本,并再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修订和编校,为读者呈现更完善更权威的中国古典小说全套读本。



 “四大名著”系列


 

  “三言二拍”系列

 


清代重要小说六种

 


  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系列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系列

 

 




经过数十年积累,规模完备



      1952年《水浒》出版之后,《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的整理读本在两三年内相继出版,而且各自都是新中国第一个校点、注释本。曾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工作过的舒芜先生在《舒芜口述自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1月)一书中回忆:“给古典小说加注解最初的胡乔木的主张。……胡乔木坚持对古典小说做注解,把它当做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来干。这件事现在回头看看,还是很有价值的。古典小说的确应该有一个注解。因为这些古籍中的语言虽然是白话,但是古今白话变化很大,况且书中的生活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东西,一般读者确实看不懂,还是请专家注一下比较好。”可见给古典白话小说加注释这项后来的常规工作,是从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的,背后也有当时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支持。


     这四部古典小说的高峰之作,正是在人文社向大众大量发行其普及读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大名著”的概念,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纳入大陆的文学史、文学理论著述中,成为国人皆知的文学常识。

 

      1950年代,《儒林外史》《镜花缘》《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各类型古典小说名著,均以整理本的面貌从人文社走向大众读者;除了这些全本,还包括《唐宋传奇选》《聊斋志异选》等选本。


      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人文社推出“中国小说史料丛书”,主要选收宋初至民国初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较为重要而以往却被忽略的作品,如《何典》《飞龙全传》《荡寇志》《儿女英雄传》《海上花列传》《花月痕》《玉娇梨》等,多达二十余种。这套丛书力求选取最好的版本为底本,加以准确的标点和必要的校勘;保留原书的序跋,并视具体情况选择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作为附录,因此它不但为研究者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第一手材料,而且成为广大读者阅读古代小说的精良读本,曾荣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丛书奖。

 

      在“中国小说史料丛书”出版的同时,一些名著的全新整理本也陆续推出,如《红楼梦》新校注本、《全本新注聊斋志异》、《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进入新世纪后,《三侠五义》《孽海花》《隋唐演义》《杨家将演义》《说岳全传》《醒世姻缘传》等新品种的加入,使人文社的中国古典小说板块更加完善,也形成了多条从不同角度组合的古典小说产品线,如“四大名著”系列、“三言二拍”系列、“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系列、“华夏英雄传系列”等。


     “中国古典小说藏本”把各系列整合在一起,便于读者整体收藏、阅读,而且这次是采用精装形式,全部25个品种54册,这样的规模以前还没有过。可以说,“中国古典小说藏本”丛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在“70年社庆”来临之际,对历年中国古典小说出版的一次梳理和总结。


 



整理专家队伍名家荟萃


 

     “中国古典小说藏本”中的品种,通常以可靠的底本、优质的校点注释在读者中受到好评,完成这些整理工作的均为相关领域研究专家,乃至名家。这些专家队伍又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人文社内部的学者型编辑



 

      舒芜先生在《舒芜口述自传》中提到,古典室“不像别的室,不是某个编辑或出版机构集体转过来的人,而是东找一个西找一个拼凑起来的。大概是由冯雪峰、聂绀弩到处物色来的。……主要是原来在大学教古典文学的一些教授。我本人就是这样,解放后虽然当了几年中学校长,但解放前一直在大学里面教古典文学。还有如陈迩冬、顾学颉、王利器等,过去都是在大学里面教古典文学的。还有例如张友鸾,是解放前的老报人,新闻界著名的《新民报》‘三张’(张恨水、张慧剑、张友鸾)之一,业余一向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兴趣的。现在回头一看,这个班子真还不错,几十年来,直到今天,在社会上、在古典文学界,都还站得住。”除了这里提到的陈迩冬、顾学颉、王利器、张友鸾,还有1954年调入人文社周汝昌、周绍良等。诚如舒芜先生所言,这些当时在人文社担任古典文学编辑工作的学者,今天看来都堪称名家,像王利器先生来到人文社之前曾在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任教,陈迩冬先生曾在山西大学任教,都具备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是典型的学者型编辑。

 

      新中国初建,出版社初建,确定什么样的选题,以何种方式整理古典文学作品,一切都需摸索积累经验,如果直接请外部专家来做,可能更不好把握。所以最初的整理工作,大多在编辑部内部开展,舒芜先生曾写过一首打油诗,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状况:

 

 

白帝千秋恨,(顾学颉整理《三国演义》)

红楼一梦香;(汪静之整理《红楼梦》)

梁山昭大义,(张友鸾第二次整理《水浒传》)

湘水葬佯狂;(文怀沙整理《屈原集》)

莫唱钗头凤,(李易协助社外游国恩先生选注《陆游诗选》)

须擎月下觞;(舒芜选注《李白诗选》)

西天何必到,(黄肃秋整理《西游记》)

东四即天堂。(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社址在北京东四头条)

 

 


      编辑部成员最初的尝试摸索,谨慎而严谨,不仅为后来的整理工作积累了经验,有些还成为可资借鉴参考的示范。不过他们大多没有在出版的成书上署名,有的仅在前言或凡例中提到,有的则完全隐去。例如舒芜先生回忆担任过《封神演义》的校点工作,曾经送审到上级胡乔木那里,胡乔木还提出了“分号太多”的意见。直到今天,人文版发行《封神演义》校点本,仍是以1955年初版为基础的。


      由学者型编辑担任整理工作的传统,也一直延续下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推出的“中国小说史料丛书”中,《荡寇志》的整理者戴鸿森、《海上花列传》的整理者陈新、《花月痕》的整理杜维沫、《儿女英雄传》的整理者弥松颐、《梼杌闲评》的整理者刘文忠等,都是古典文学编辑室的成员。



2.社外的古典文学专家



 

        随着古典小说整理工作的开展,整理者不再限于编辑部内部。1953年版《红楼梦》的校点者虽然是人文社古典部的汪静之,但注释工作是由俞平伯、华粹深、李鼎芳、启功几位社外专家完成的。

 

       建社初期,在古典部负责小说统筹的张友鸾组织了张慧剑、张友鹤等具扎实古文功底的专家校注了多部古典小说。与张友鸾、张恨水并称“民国报坛三张”的张慧剑,身兼报人、作家、评论家、学者多身份,曾主持《南京朝报》、《新民报》副刊多年,还是上海《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首任主编。此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李时珍》(1954),编撰了工具书《明清江苏文人年表》。同时具备文学感悟力和文献学功底的张慧剑为《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杰作做的注释准确翔实,自然晓畅,至今仍是大众广泛阅读的经典版本。张友鹤是张友鸾的次弟,同样曾是南京报人,两兄弟被业界称为“张大先生”和“张二先生”。早在安徽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时,张友鹤就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通讯短文,并撰写诗词考据文章,为今后的古代文学典籍整理工作打下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张友鹤随兄长到北京,专门从事古籍整理工作,他先后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了《聊斋志异选》《镜花缘》《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唐宋传奇选》等,还倾力编撰了《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于1962年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即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出版,成为重要的《聊斋志异》研究文献。张友鹤先生的注释详细明晰,对于大众读者理解小说内容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校注《官场现形记》时,他还特意撰写了《清代的官制》作为附录,从12个方面条分缕析了复杂的清代官员制度、结构乃至官场生态关系,不但为读者解决看书时的茫然之感,更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研究资料。

 


     随着人文社古典小说整理本品种的增加,越来越多在高校、科研院所任职的知名学者加入整理者队伍,如朱其铠、李伯齐等校注《全本新注聊斋志异》,黄钧校注《东周列国志》,袁世硕、邹宗良校注《醒世姻缘传》等。


      总体看来,人文版古典小说的整理者堪称名家荟萃,甚至有的专家在古籍整理方面的代表作品,就是这些流传了几十年的经典读本。此次整体推出“中国古典小说藏本”,收录的均为这些名家整理的经典读本。

  




经过了版本更新与修订完善


 

      从1952年的《水浒》到2015年的《醒世姻缘传》,人文版古典小说在不断增加新品种、扩大规模的同时,也注意及时吸收学术发展的成果,融入历年对已出品种的修订之中,有的甚至进行了版本更替和多个版本开发。


      发行量最大的“四大名著”,每一种都经过了全面修订或更替。例如版本状态最为复杂的《红楼梦》,1953年程乙本校注本出版后很快被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出版社组织专家重新校勘、撰写注释并于1957年推出新版;到了1982年,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以庚辰本为底本校注了全新的版本,取代了之前的程乙本校注本;2000年前后,编辑部为了在更多丛书中收入《红楼梦》,又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俞平伯先生以戚序本为底本做的《红楼梦》校订本正文,与启功先生对程乙本的注释组合在一起,开发了一个新的版本——即所谓“俞校启注本”。《水浒传》方面,1952年人文版的《水浒》是金圣叹删节的七十回本的整理本,1975年出版社组织人员整理出版了以容与堂刻一百回本的《水浒传》,1981年全面修订,目前这个一百回本是大众读者主要选用的版本。《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虽然没有经过不同底本的更替,但也分别在不同时期进行了三次全面修订再版,使其经典性在不断的打磨中更加坚固牢靠。


      其他如《儒林外史》在1958年出版时,以现存最早的刻本——嘉庆八年(1803)镌刻的卧闲草堂本(以下简称“卧本”)为底本,共五十六回,因为第五十六回内容有学术争议,所以张慧剑先生整理时删去第五十六回,只保留了最后的《沁园春》一词,并移置于第五十五回之末,以为结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再版时,编辑部认为既采用卧本作为整理的底本,删去第五十六回,割裂原版本,显然不妥。于是借重排之机,依据卧本对本书再次进行了核校,恢复第五十六回全文,并标点、注释。

 

      又如《聊斋志异》这部代表古代文言小说最高成就的短篇小说集,人文社在1956年就出版了张友鹤先生注释的《聊斋志异选》,受到读者好评。为了给想要阅读《聊斋志异》全本的读者提供一个完善的读本,人文社于1989年出版了由朱其铠先生主编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吸收了学术界当时对《聊斋》版本研究的最新成果,完全依据铸雪斋抄本的“总目”排定卷次和篇目,正文则以手稿本和铸雪斋抄本为据,个别参用山东省图书馆藏抄本和二十四卷抄本补充。这个读本篇目较全,收录作品494篇,附录3篇,而且每篇都有新的注释,总计120万字,是第一部提供全文注释的通俗读本。2016年,人文社又推出了赵伯陶注评《聊斋志异详注新评》和任笃行《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修订版,使人文版《聊斋志异》整理本形成了不同特点、不同侧重的多版本体系。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经千年,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它不仅给历代读者带来精神滋养和艺术享受,更记录了种种人生世象、社会风情,寄蕴着丰富的政治理想,承载着丰厚的传统文化,所以直到今天,其中的经典作品仍然被广泛传播阅读。


      希望这套集结了中国古典小说最优秀代表作、汇集了人文社经典版本的“中国古典小说藏本”,伴随读者重温那些可以看见历史、感悟当下,也可以关照未来的“中国故事”。

 

 


内容来源:综合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