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双安双创”建“吃在天津”名片 智慧监管打造“舌尖上的安全”

2017-12-29 15:4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天津12月29日消息(记者贾立梁 褚夫晴)29日上午,记者从天津市食品安全新闻发布会获悉,为保障津城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天津“双安双创”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治理水平,市食安办联合市农委、市市场监管委、市检验检疫局等食安委成员单位,打造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强化社会共治力量,延伸监管“最后一公里”触角。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调查数据表明,74.49%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本地食品安全问题。2017年天津市食品安全消费者整体满意度得分为73.33分,消费信心指数是73.35。
  为有效净化全市食品安全市场环境,天津市食安办、市场监管委副主任何福介绍,从1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打击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为重点的食品安全清理清查专项行动。截止目前,全市共打击端掉各类“黑窝点、黑作坊、黑工厂”565个,依法取缔各类无证无照经营2901户,停业整顿896户,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1236件,罚没款1858万元。移交公安部门涉嫌食品安全犯罪案件90件,抓获嫌疑人149人,批捕47人,审判23人,全市食品安全清理清查专项行动取得突出成效。
  “双安双创”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治理水平
  继天津市静海区、武清区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之后,和平、西青、津南、宁河又相继成为第二批食品安全创建试点区,西青区、宝坻区被确定为第二批创建试点单位。2018年天津市环京地区完成“京津冀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目标;2020年全市完成“京津冀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目标。
  记者了解到,与创建前相比,四个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区的创建区村居食品安全协管人员由876人增加到1735人,增长了98.05%;食品安全年财政投入从989.56万元增加到3856.7万元,增长了3.9倍;监督抽检由每年3434批次增加到9795批次,增长185.24%,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快速检测由每年74320批次增加到101119批次,增长36.06%。与创建前相比,四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区)同样成效显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由894万元提升到1667万元,增长87%;区、乡镇和村三级监管机构队伍从1431人增长到2491人,增长74%;“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由282个增长到464个,增长65%;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检样品数量由18万份增长到32万份,实验室检测由2194份增加到4230份,分别增长44%和93%。
  智慧监管“跨出全新步伐”
  围绕“注重预防、全程监管、联合惩戒、信息公开、社会共治”五大理念,天津市食安办联合市农委、市市场监管委、市检验检疫局等食安委成员单位,积极打造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平台。目前已完成7大子系统的研发工作,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巡更”系统和关键风险点控制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基层监管干部配备了1178台移动执法终端,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巡更”系统借助移动执法终端实现了监管痕迹电子化,全市8万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按照A/B/C/D划分为四个等级,监管干部通过GPS定位要求监管干部必须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上传检查结果,强化了日常监管的“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
  关键风险点控制系统通过在“从农田到餐桌”的关键点位设置风险控制点,风险预防前跨一步,有效预防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潜在风险,目前已在10家企业试点运行。检测、大数据分析、主体信用等其他的子系统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发,天津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系统全面建成后将显著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科技含量和整体水平,为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提供有力保障。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力量有效强化
  天津市按照每村居两人标准共配齐配全村居食品安全协管员10082名。各区制定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在食品安全清理清查专项行动中,村居协管员充分发挥“发现隐蔽案源、弥补监管缝隙、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举报违法犯罪行为”四项职能,充分利用自身熟悉村居环境优势,积极参与排查村居、废弃厂房、空置民房、出租房屋、写字楼等隐蔽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黑窝点、黑作坊、黑工厂”工作,有效延伸了监管“最后一公里”触角。
编辑: 苏平

“双安双创”建“吃在天津”名片 智慧监管打造“舌尖上的安全”

29日上午,记者从天津市食品安全新闻发布会获悉,为保障津城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天津“双安双创”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治理水平,市食安办联合市农委、市市场监管委、市检验检疫局等食安委成员单位,打造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强化社会共治力量,延伸监管“最后一公里”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