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2月3日消息 2020年,西安高新区共投入135亿元新建学校50所、改造提升学校87所,在新建学校高位启航的同时,教育局通过实施“1346计划”,将逐步实现区域教育基础改善、资源均衡和品质提升,为西安市教育强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12月2日,西安高新区教育局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以及市民、媒体代表50余人走进西安高新区第十六小学(以下简称“十六小”)和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通过观看学校宣传片、参观学生作品展,了解高新教育的新举措及“名校+”工程新进展。

  培育创新实践能力 追求个性和谐发展

  走进十六小,5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200米环形跑道、陶艺教室、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语音教室、心理咨询室、下沉式广场等校园设施让人眼前一亮,彰显了厚重的文化气息和文化育人的理念,使“一墙一壁会说话,一草一木都育人”。

  作为西安高新第五小学(以下简称“五小”)“名校+”教育联合体分校,十六小占地42.1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于2020年9月1日正式开学,学校按照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所有教室都配备高标准的新风除霾系统,为学生提供安静、安心的学习环境。“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在防霾治霾问题上优先考虑孩子,不仅要让家长感受到温暖,也能让全社会感受到高新教育的善意。”西安高新第五小学“名校+”教育联合体校长郭根宝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在教学区长廊,学生们的陶艺作品展现在大家眼前,其中有陕西八大怪与陕西农村“流水席”结合的泥人群像、凤翔泥塑融入校园吉祥物设计的《瞪羚娃娃》、三彩系列《七彩面花》等多件作品,引得代表委员们惊叹不已,频频拍照留念。

  “每一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育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为每一名学生搭建成长舞台,我们一直将陶艺定位为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独创性地将少儿陶艺教学与陕西本土文化特色相融合,进行了一系列课程的实践与开发。”郭根宝表示,十六小将秉承“培育创新实践能力,追求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坚持践行“快乐生活在五小 幸福收获每一天”的办学理念,承继阳光、勇敢、机敏、团结的瞪羚文化,传承五小办学特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因素。在均衡配置师资力量方面,十六小和五小两校区的教师实行一体化管理,采用统一教学、统一进度、统一评价、统一教研的方式,引导激励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形成一支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师资队伍,让两校真正实现深度融合。

  参观过程中,不少委员代表感叹,看到学校建的这么好,西安高新区切实把“办好家门口的教育”的口号落到了实处,给了整个西安市和生活在高新区的市民无限信心。

  奠基精彩人生 成就最好自己

  书法、国学、绘画……在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活起来”的德育课程,无处不在的美育活动,让学生们的成长也越来越多样。作为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投资创办的一所完全中学,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秉承高新教育先进办学理念,构建“博雅”特色校园文化,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社会使命感的综合性人才。“我们视教育的过程为每一个生命焕发价值的过程,把学校当做孩子们播种理想、追逐梦想的‘实验田’,让学生站在‘C位’,奠基精彩人生,成就最好的自己。”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校长董彩凤说道。

  经过实践探索,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整合开发出了一系列特色课程,主要有学科拓展延伸类、体育与健康类、艺术类等学校课程。此外,学校突出育人为先观,积极开展各类活动,“读书节”系列活动让师生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我与国旗合张影”“手绘中学地图”“我为自己画幅像”等特色作业展示活动丰富了作业形式,在寓教于乐中夯实了知识。

  武术、足球、健身操……让强身健体不止于体育课也是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的生动实践。课间时分,室内风雨操场内传来阵阵口号声和拍手声,学生们在教室内跳操,拍手、跺脚、转圈等一系列动作整齐划一,与传统广播体操不同,这里的校本操音乐和动作都结合了当下的流行元素,动作活泼多变,音乐中还带有说唱元素,节奏感强,学生们热情高涨。

  董彩凤校长介绍,特色校本课程如今已经成为同学们心中最喜欢的课,每一名同学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一技之长,也收获了一份难忘的成长经历。

  西安高新区教育发展25年来,已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态势。截止2020年9月,西安高新区学校总数287所。下一步,西安高新区将在高位均衡发展的基点上继续乘风破浪,办好“有温度有品质”的高新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出彩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