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4月17日消息(记者刘涛 通讯员韩海燕)陕西省礼泉县采取“产业链接、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办法,创新探索出园区带动型、股份链接型、能人领办型、干部帮联型、自主发展型五种扶贫模式,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实现了产业对所有贫困户全覆盖。

  优化产业布局,长短产业齐头并进

  昭陵镇尧召村贫困户王忠峰家里四口人女儿长年患病需要治疗,家庭困难。2018年,他在该村宏源种猪场入股五万元扶贫资金,两年分红12000元。如今,老王的日子慢慢好起来,家里也盖了新瓦房。像王忠峰这样入股分红的贫困户仅尧召村就有99户,他们分别入股村上的宏源种猪场和华美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都有一定收益。

      这只是礼泉产业发展的一个小缩影。近年来,该县依托7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中长期产业稳根基,短期产业快增收的原则,重点在平原地区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水果;中部“旱腰带”地区指导发展石榴、葡萄、御杏等特色杂果,北部山区发展优质苹果、高山冷凉蔬菜、畜牧养殖业,栽植红薯;全县发展万寿菊,逐步构建起产业多元、长短结合发展的产业扶贫工作格局。

  典型示范引领,产业扶贫有效拓展

  该县发挥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能人带动作用,提升带贫益贫效能,示范引领带动更多贫困户致富。骏马镇桃园跑步鸡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30多岁的退伍老兵张远望拿着饲料到园子里喂鸡。年产值200万元的12000多只土鸡是他交给组织的新“作业”,目前,该合作社已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近百户群众发展致富,张远望退伍不褪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担当。陕西省人大代表,关中印象体验地创始人和设计师郭占武致富不忘桑梓,回乡发展旅游业,引领发展袁家村、白村、烽火、东坪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18个,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万多人针对有劳动能力或“一技之长”的贫困群众,村免费培训,定期帮扶指导,变“输血”为“造血”功能,优先提供导游、清洁员、保安员、服务员等就业岗位,共吸纳贫困群众193人家门口就近就业稳步脱贫。

  创新带动发展,益贫带贫成效显著

  该县按照“县有主导产业、镇有产业基地、村有合作组织、户有脱贫项目”的思路,逐步构建以北部优质苹果、中部“旱腰带”特色水果、南部时令水果及设施农业为主三大产业带。全县现有特色经济林果约30万亩,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家,发展规模养殖场7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68家,家庭农场141家,累计将5523户贫困群众捆绑在产业链条上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