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石峁遗址首次发现4000年前“骨器手工作坊”

2017-09-07 10:05:00来源:陕西传媒网

  精美的骨针

  石峁遗址

  9月5日,记者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人员在对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进行发掘时,发现大量制作精美的骨器。据了解,这是陕北地区首次发现的龙山时期骨器加工作坊遗存。

  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北部神木高家堡镇石峁村山梁上,北距长城10公里。皇城台是石峁遗址大型宫殿及高等级建筑基址的核心分布区,台顶有成组分布的宫殿建筑基址。

  此前的考古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皇城台门址处。皇城台是石峁遗址大型宫殿及高等级建筑基址的核心分布区,三面临沟,仅北侧偏东有一窄梁通往外界,门址即扼守于此,发掘显示其主要组成部分自东(外)向西(内)依次为:广场、瓮城、南北墩台、门道等。皇城台门址门前设置瓮城及广场的做法开创了我国都城正门结构的先河。考古发现铜器、石范、玉器及制骨遗存。考古人员初步推测,这些铜器年代为龙山时代晚期至夏时期,是中国早期铜器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尤为重要的是夯实了河套地区在中国铜器起源和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制作铜器的石范,为探索早期冶金技术在中国的传播路线提供了关键的连接点。考古人员在皇城台东墙北坡的“弃置堆积”内还出土约200陶瓦残片,经分辨是筒瓦,最小个体数13件,最大残长34厘米。考古人员推测,数量可观的陶瓦的发现,暗示着皇城台台顶存在着覆瓦的大型宫室类建筑;石峁陶瓦是公元前2000年前后发现数量最大、区域位置最北端的重要发现,对探讨中国早期建筑材料及建筑史具有重要意义。

  尤为可喜的是,考古人员在30立方米土方内,发现骨针数量超过250枚,各类骨器总计逾300件。从考古人员从石峁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采集的制作骨针的标本看,这些骨料经过了不同工序的加工,展示了史前石峁人制作骨针的整个过程。“经过分析,这些制作骨针的原料取材于羊的小腿趾骨。在这一件骨料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切割的痕迹,就是用一些石片或者木片对这个骨头进行一个初步的切割,切割之后会形成一些比较细小的骨条,骨条加工的下一步就是把它做成骨针。”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邵晶介绍,石峁人采集到合适的骨料后,先把它们砸碎,然后从中挑选出长条的骨片进行切割和打磨,把它们做成细小的骨条,再进行打磨和钻孔,最终加工成骨针。整个制作过程中,打磨和钻孔是两道非常重要的工艺,稍有不慎,一根骨针就会报废。

  专家表示,此次骨器的发现表明皇城台顶部存在着制骨手工作坊,为探索皇城台顶部聚落结构和石峁城址内部功能区划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还证明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不仅是贵族的活动区域,也是当时先进工艺技术的手工作坊区。三秦都市报记者 赵争耀

编辑: 王佳爱
关键词: 遗址,骨器,皇城,骨针,考古人员

石峁遗址首次发现4000年前“骨器手工作坊”

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北部神木高家堡镇石峁村山梁上,北距长城10公里。尤为可喜的是,考古人员在30立方米土方内,发现骨针数量超过250枚,各类骨器总计逾3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