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陕西省石泉县好家风催开文明花催生致富路

2017-09-22 16:08:00来源:陕西传媒网
  原标题:石泉县好家风催开文明花催生致富路
  陕西传媒网消息(陕西日报记者叶林斌 通讯员赵华斌)从今年年初开始,石泉县积极推行新民风建设“家规家训进万家”巡演活动,把真人、真事、真情送进千家万户,把精心编制的家规家训送到每位干部职工手中,铸就了良好城市形象,探索出了一条县域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好路子。

  遵古训 正家风

  “我们胡氏家规中,最核心的就是要做到诚、孝、俭、勤、和五个字,做人要诚信、对父母要孝顺、生活要节俭、一生要勤奋、邻里要和睦。最严重惩罚的就是孝道问题。如子女、儿媳、媳妇有忤逆不孝行径,轻者说服教育或杖责,重者将被活埋或沉潭,以正家风......”家住石泉县迎丰镇红花坪村五组的91岁老人胡茂贵说。

  胡茂贵与妻子育有一子,现年57岁,却因儿时发高烧被庸医看成了傻子,疯疯癫癫,生活不能自理。如今,老伴离开了,父子俩不得不相依为命,靠低保、残疾补助、高龄补贴度日,不愿意给政府添麻烦,备受村民赞誉。

  红花坪村位于安康市石泉县迎丰镇东南方,距离县城约55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11112人,为该县最偏远的高山村之一。境内山大沟深,道路崎岖,溪水纵横,气候湿润,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村。近年来,该村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催开精神文明建设之花,催生脱贫攻坚致富之路,为拒腐防变构筑了牢固的家庭防线。

  好家风孕育新希望

  今年53岁的胡春早是石泉县迎丰镇胡氏家族第106代传人,也是胡茂贵老人的亲侄子,与妻子识文化不多,但严格的家规家训使他们养成了十分严谨、勤奋的生活态度。“邻里间,不吵嘴;亲朋间,不送礼;老人在,不过生;老人过寿,吃团圆饭;生活要节俭,不铺张浪费、不相互攀比......”在严格的家规家训教育下,他的两个女儿纷纷以优异的成绩,先后考入了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班。

  “家规规定,如当官,伸手要能见天,不要被捉......过去,我当了近20年的大队会计,从未出现过丝毫差错,报表清晰、账务清楚”胡茂贵老人说。“我们从小教育子女要养成爱学习、爱读书、懂礼仪、明事理的好习惯,并懂得勤是致富路、俭是聚宝盆的道理。人不怕穷,穷则扶志,只要有足够的智慧,一切都会改变......”

  为解决胡茂贵老人及其儿子的家庭困难,胡春早一家自2010年开始便承担起了对他们的日间照料工作,就像亲儿子一样端茶递水、问寒问暖、看病问诊、煎药打针、买菜购物等。“无论是亲戚,还是邻里间,只要大家有困难,我们都要帮!只有这样,好风气才能得以延续......”他说。

  得知胡茂贵一家的详情后,今年81岁的周喜桂老人也积极主动承担起为他们买菜、洗衣、做饭等家务工作,不怕苦、不怕累、不埋怨,被称为最美邻居。“我们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的就帮一把,何必去计较个人得失呢!”周喜桂老人说。

  好民风催生致富路

  红花坪村虽山大沟深,文化、教育、信息、交通相对落后,但这里的社会文明风气却如春风般,给人以无比的温暖。

  “1991年,我嫁入胡氏时,家里一穷二白,基本上都是靠借贷过日子。为改变贫困面貌,1992年我靠借高利贷养蚕、养猪起家,勤劳致富。如今,我年养蚕12张,收入约2.4万元,打零工年收入约1万元;老公外出务工,每年约有7万余元收入。这样,我们家每年总收入约有12万左右,不仅解决了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问题,而且还投资30余万元在县城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养蚕能人叶春红介绍道。

  叶春红,今年49岁,是迎丰镇红花坪村五组的一位普通农家妇女。走进叶家院子,只见她和几位乡邻正在堂屋不停的翻捡老蚕,几张大簸箕里堆满了蚕宝宝,正四处探头寻找结茧之地。“因为我们这里气候条件好,每年可以养三季蚕,加之养蚕来钱快、收入高,所以我每季养4张,虽然很苦,但苦中有甜......” 她说。

  “老大是个女儿,已毕业参加工作了,是一名医院护士。儿子今年刚刚考上西安理工大学,老公外出务工后,就剩我一人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四处干点零活儿,赚几个是几个,补贴家用。相比前些年公公、婆婆还在时,现在好多了。那时,我起早贪黑除了照顾孩子、种庄稼和做家务外,还要照顾植物人公公和体弱多病的婆婆,那个时候才叫苦。但,我们都坚持过来了......”

  如今,叶春红已成为本镇本村远近闻名的养蚕大户、致富能人、好家风示范带头人和星级文明标兵。但她没有骄傲,没有炫耀,依然勤俭持家,勤奋劳作。

  好家训激励男儿当自强

  俗话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文明进步关系到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因此,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培育好家风,树立好风气已是迫切需要。

  沈定琰,25岁,家庭独子,是个特别爱折腾的小伙。从2008年初中毕业到学习烹饪,再到2016年3月回乡创业,先后辗转北京、浙江、广东、重庆、成都、西安等十多个城市学养殖技术、寻求发展商机,历经配菜师、小厨、矿工、销售等多个岗位。如今,已成为本地响当当的产业大户。

  2016年3月,沈定琰回乡后,在镇、村协助下,率先成立了产业经济合作社,筹资近20万元,引进种鸡1.8万只、食用菌1万余袋等,分散养殖,集聚发展。截至目前,实现增收7万余元,户均增收3000元。由于其产品品相好、口味正、绿色环保无污染,现已供不应求。

  “一个人富不算富,带动大家富才算富。2018年,计划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循环发展、订单种养殖模式,扩大规模,将全村101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公司帮扶,合作社提供资金、种源、技术、收购及订单销售等一条龙服务,让贫困户早日奔小康,年年有钱赚......”沈定琰说。

  民风纠察凝心聚力

  “原先我们这个镇、这个村人情风、攀比风比较严重,个别人不思进取,争当贫困户,导致很多工作难以推进,招商引资也难以到位......”村支部书记胡州说。

  为根除恶瘤,红花坪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六大工程”,育治带导,基本实现了“六立”目标。据悉,该村通过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一事一议会及禁赌禁黄会”四会以来,全村风貌焕然一新,赌博的少了,创业的多了;送礼的少了,学习的多了;攀比风少了,创业致富的多了。截至2016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实现10200元,同比增长40%。

  为巩固和发展新民风建设硕果,该村还特别成立了由驻村队员、村能人、村两委会成员等组成的新民风建设纠察队。对发家致富态度不积极、懒散庸的家庭实时纠察、评议、曝光。为起好带头作用,纠察队自筹资金3万余元,为贫困户建立了魔芋发展基地,除本息外,所有盈利全归贫困户。同时,为确保养蚕户有钱赚,损失少,该村还免费为广大农户提供蚕种、蚕具及小蚕共育服务,确保每张蚕茧增产10公斤增收500元,户均年增收同比增加25%。

  如今,在新民风建设的主导下,安康市石泉县迎丰镇红花坪村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产业为主导的标兵村,其能人产业及发展模式也已成为全镇村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老百姓真正尝到了甜头,家家户户笑开颜。

编辑: 舒隆焕
关键词: 陕西石泉;家风家训

陕西省石泉县好家风催开文明花催生致富路

从今年年初开始,石泉县积极推行新民风建设“家规家训进万家”巡演活动,把真人、真事、真情送进千家万户,把精心编制的家规家训送到每位干部职工手中,铸就了良好城市形象,探索出了一条县域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