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9月28日消息(记者舒隆焕)9月24日,陕西西咸新区投资环境说明会暨入区项目签约仪式上集中签约活动举行。当日,总投资达883.58亿元的49个项目集中签约,多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落户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这是继十四运会开幕式上秦创原炫酷瞬间之后,西咸新区又一次迎来“高光时刻”。

西咸新区发布加快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十项举措(央广网发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其实,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西安核心区建设。近年来,西咸新区在创新驱动、生态保护、品质宜居、产业兴城等领域上探索和尝试的脚步从未停歇。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秦创原总窗口建设,西咸新区更是动作频频。

企业来了、项目有了,随之而来的是人,以及需要引进高质量人才,才能在秦创原总窗口建设及助推高质量发展中保持强劲的动力。

当前,如何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强化软实力和硬实力等,成为西咸新区相关部门新的“课题”。

西咸新区发布加快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十项举措(央广网发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宜居才能宜业。在24日的投资环境说明会暨入区项目签约仪式上集中签约活动中,西咸新区推出加快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十项举措,包括居民住房、医疗、教育、高品质酒店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布局等方面。

“以完善、足够的创新载体空间,助推高校实验室到现代工厂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围绕人才服务和产业发展,以高品质的商业配套和现代生活设施,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提升新区城市形象和品质,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十项措施布局实则是“一盘棋”。

加强公租房保障力度、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共有产权房建设,记者梳理发现,十项措施中,前三条提到的便是住房问题。

西咸新区结合国家、省市关于发展保障性住房最新政策要求,计划建设一批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并逐步实现全区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真正落实“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新区职住平衡,切实解决新市民和青年人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目前,西咸新区已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项目162个、约20.5万套,首批安置房项目已办理《不动产权证书》;未来三年,将建设筹集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共计59000套,并结合已出台的《西咸新区公租房品质标准》,多角度对保障房小区品质提出控制要求,提升小区居住环境。

据了解,关于住房问题,西咸新区其实早有创新探索,即“交房即交证”,也是破解不动产登记工作堵点和难点有效探索。

今年7月,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万科大都会云栖项目121名业主领取不动产权证书和新房钥匙,成为继吾悦公馆之后,又一个“钥匙”“房本”同时拿的项目。“真没想到在交房的时候就能拿到房产证,真是双喜临门”,业主代表肖女士说道。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一手拿钥匙、一手拿房本,给业主吃了定心丸,这对留住人才,对想到西咸新区干事创业的人,非常有吸引力,也能让居民感受到西咸温度和西咸速度。因此,十项措施中关于住房问题的探索和实践,值得期待。

在十项举措的“大礼包”中,医疗、教育将是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两个重要方面。据了解,十项举措从普惠性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持续深化“名校+”工程等方面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从持续推进三级医院建设、高标准建成西咸新区公共卫生管理中心等方面加力,保障新区居民病有所医,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西咸新区发布加快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十项举措(央广网发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目前,西咸新区人民医院即将开诊,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创新港医院、西咸妇女儿童医院等众多三级医院正加速建设。截至2023年,全区将建成投用普惠性0-3岁婴幼儿机构和幼儿园80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8所,累计提供新增学位6.5万个。

记者还了解到,西咸新区还将对创新载体强化产业配套,年底前,推进已投用的产业园区、写字楼宇公共交通全覆盖。并在园区引入专业化管理团队,推进产业园区市场化运营,完善优惠政策,鼓励优质企业“拎包入住”“先租后让”。

推进23个“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加快实现群众身边的高品质便民文体设施全覆盖,满足市民“全时、全龄”文体活动需求;全力确保地铁16号线一期2023年建成通车,尽快建成斗门至昆明池智轨接驳线、泾河新城智轨专线,到2023年累计开通公交线路130条;全力确保地铁16号线一期2023年建成通车,尽快建成斗门至昆明池智轨接驳线、泾河新城智轨专线。

到2023年累计开通公交线路130条,实现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80%,全方位保障市民群众便利出行和快速通勤……此外,在十项举措中,加快文体设施建设、促进交通出行快捷便利、推进综合性城市公园建设也是干货满满。

这些“大礼包”,实则在西咸新区开发建设以来都在持续推进,例如“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与西咸新区的“三服四化”便民服务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此外,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绿地+体育休闲”模式和实现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80%的措施,让辖区群众和企业职工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工作的便利。

西咸新区发布加快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十项举措(央广网发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记者了解到,此次西咸新区推出的十项举措,每一项都有专属单位牵头,专门人员对接,服务热线电话,确保政策行稳致远,让辖区居民、企业职工随时随地享受服务贴心。

此外,在24日的投资环境说明会暨入区项目签约仪式上集中签约活动中,西咸新区还发布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8条举措,致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营商环境。

宜居宜业十项举措、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8条举措是真金白银,含金量很高。如何抓好落实,也是对西咸新区干部队伍素质的一个考验。用最好的政策,最便捷的服务为陕西省秦创原建设做出“西咸”贡献,西咸新区再次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