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讯(记者雪野)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的赛场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每天陪伴在运动员身边,在比赛中为运动员提供必要的帮助,辅助他们完成比赛。
志愿者用手语“打”出比赛规则
“首先欢迎大家参加本次比赛,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比赛规则及比赛期间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项……最后,希望各位做好赛前热身,准备比赛。加油!”每一项听障组的比赛前,在运动员完成检录后,都会有一位志愿者用手语为他们“打”出一系列比赛的注意事项。姜婷就是手语志愿者中的一员。
“我就是单纯热爱。因为曾经接触过特殊儿童,觉得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希望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他们。”在被问及为何会在大学里选择特殊教育专业时,姜婷如是说。
姜婷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已有8年时间,当得知残特奥会在家门口举办后,她主动报名来当手语志愿者,具体负责残运会听障组标枪、铁饼、铅球的手语翻译工作及其他赛事项目的管理裁判工作。
接触过很多残疾人,但和残疾人运动员打交道对姜婷来说还是首次。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姜婷觉得残疾人运动员早已习惯了身体上的不便,他们在赛场上的心态调整也非常重要。因此,姜婷会特别关注服务对象在比赛中的动作和成绩,给他们加油、鼓劲。
“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参赛,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所以他们在心态上更坚强与自立一些。我今后会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多带学员参加各种体育运动。”这段时间的经历让姜婷对今后的特殊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感悟。
体育运动不仅将这些普通的残疾人打造成了坚强的斗士,还让很多人性格变得开朗。“运动员会主动过来找人聊天。”姜婷告诉记者,一个运动员用手语请她帮忙拍他们比赛的视频,然后发给运动员;一个运动员表示来西安比赛都没机会出去玩,希望比赛结束后能多停留几天;还有一个听障标枪组的运动员,当姜婷给他鼓掌的时候,他却告诉姜婷自己胳膊上有伤,疼,对成绩不太满意。
辅助人员帮助选手完成比赛
“一、二、三,木头人。”最近热映的韩国电视剧《鱿鱼游戏》里的木头人游戏,把很多剧迷的思绪拉回到儿时伙伴间的游戏时光。本届残运会的赛场上,也有类似的一项比赛,只不过内容换成了乒乓球:每当裁判说出“发球”后,除了比赛的双方运动员,场上其他人,包括裁判、志愿者、教练、现场记者在内,如同“木头人”般,谁都不能走动、不能发声,只靠一双眼睛盯着场上的局势。
10月24日,陕西奥体中心体育馆一层比赛场一侧的一间密闭房间内,天津选手赵燕淼正在一张特制的乒乓球台上与江西选手周美娟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比赛。这是当天乒乓球项目TT12女子单打(视力残疾)组的第一场比赛。来自西北政法大学的志愿者张雅婷静静地站在场地一角,每当有球掉落球台,她便会捡起放在发球选手的面前,并轻轻摇动那颗内部装入了4粒金属小珠的特制乒乓球,这样乒乓球发出的“哗啦”声就能被球员顺利抓住。
张雅婷从7月起就为十四运会的赛场服务,10月18日,她开始和江西队的运动员们住在同一家酒店,为他们接下来几天参加残特奥会视障组的比赛提供必要的辅助服务。不仅是乘车、吃饭,只要运动员来比赛场馆训练,她都会全程陪同。训练时,她的工作不仅是捡球,如果教练有事外出,她还会用手触摸网端,帮助运动员判断球是否触网。
裁判员王大中在赛后告诉记者,盲人乒乓球的比赛中,运动员通过击球和球滚动的声音来判断球路并回球,由于运动员挥拍力度较大,触网是不可避免的,但擦网球是直接判失分的,这就需要教练员或辅助人员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停提示,培养运动员对球网距离、高度的感觉。
“很高兴能以这样的形式陪着他们上场比赛,希望他们能取得满意的成绩。”虽说仅仅相处了一周的时间,但张雅婷已经和江西队的3名队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