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1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 通讯员 马微 李亚文)2005年10月成立的中国中铁电化局运管公司历经十六载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发展最快、规模最大、专业最全的铁路运维行业“领军”企业,在超过5000日夜的漫长镜头里,有1.6万余个为了梦想不懈奋斗的执着身影,更有1300余名不忘初心、勇当先锋的共产党员。

  把自己当成“砖头”
  “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公司北京维管段司技术科长刘恩亭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早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他,党龄14年参加工作20余载,这些年间他无论是干施工还是搞维管,都时刻信守自己的人生格言,把最宝贵的年华洒在了国家万里铁路线上。
  
  (央广网发 通讯员马微 李亚文摄)
  熟悉刘恩亭的人都知道他的两个特点:一是凡事冲在头里;二是凡事喜欢创新。2007年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期间,他曾经坚守岗位5个月,带领员工圆满完成线路“精细化”检修任务。2008年被称为“奥运绿色通道”的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千米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在即,又是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接管筹备组。不到半个月时间,他用两只脚板丈量了全长120公里的线路,掌握了最详实的一手资料,为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依据。由于保障任务完成出色,刘恩亭被北京市总工会评为了“奥运立功标兵”,也就是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央广网发 通讯员马微 李亚文摄)
  刘恩亭常说:“作为一名新时代技术工人,苦干实干是本分,创新创效才是出路。”2012年已经是中国中铁劳模的他,带领员工在京津城际铁路上为全线5284棵接触网支柱建立了“身份证”,一线技术人员做到了只要点击鼠标,便能将每棵支柱上的悬挂设备名称、详细参数、运行状态尽收眼底,这种“一杆一档”设备管理模式被全公司沿用至今。2011年到2013年不到3年时间里,刘恩亭和他的“腾飞QC小组”,先后两次获得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整体吊弦辅助调节器”和“绝缘工具摇测辅助工具”等成为一线员工炙手可热的检修“利器”。2017年,以“刘恩亭创新工作室”命名的巨晓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北京维管段分室挂牌成立。此时,他立足行业实际,潜心钻研创新,已先后取得了7项实用新型专利。
  事实证明,企业正是聚集了许许多多像刘恩亭一样,时刻把自己当成“砖头”的人,才积蓄了更多创新改革发展的源头力量。
  “比武”就要拿第一
  “党员就是作表率、党员就是要向前、党员就是要冲锋……”这是中国中铁电化局运管公司上海维管处徐州维管段工程室主任王伟,每次施工动员会上雷打不动的“台词”,他长达十六载的运管生涯就是一场漫长而精彩的冲锋之路。
   
  (央广网发 通讯员马微 李亚文摄)
  王伟是当之无愧的“武林高手”。他2011年入党,在28岁之前就拿遍了“铁总”、集团公司、运管公司技术比武的“状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是个极度自律的人,至今还保持着每天6点起床、1小时跑步、20分钟俯卧撑的好习惯。2011年他报名参加了原铁道部接触网专业的技术比武,为求胜利他赛场之下曾经背书背到嘴巴起泡,演练加量到辅助人员“精神崩溃”。也就是那一年,他用出场即“巅峰”表演,用让所有对手都拍手叫好的冠军表现征服了所有人。
  
  (央广网发 通讯员马微 李亚文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王伟早已经把目标定在了“传承”二字,他编制的接触网作业“一本通”成为青年员工的“掌中宝”,他运用3D技术制作《分段绝缘器安装工艺》让专业培训富有趣味,他设计的动漫微课《驱鸟行动》寓教于乐,让人耳目一新。昔日叱咤风云的“猛张飞”变成了传道授业的“王老师”,他结对帮扶的“徒弟”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力拔头筹多达十五次,是中国中铁评选的“模范师徒”,更是集团公司选拔的“优秀教练”。2019年王伟收到了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的“聘书”,这个农民家庭出身,一度只有中专学历的“接触网工”成了莘莘学子眼中的“行业专家”。
  匠心灼灼爱坚守
  “干好事业,最重要的就是坚守。”看似一句口号式的话语,对于公司南昌维管处丰城车间党支部书记高永强来说,却是扎根基层十五载,用青春坚守梦想的真实写照。
  
  (央广网发 通讯员马微 李亚文摄)
  高永强是“高级技师”、“技术尖子”、巨晓林大师创新工作室的“教头”,这一系列的头衔折射出他对运管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2006年1月,高永强在位于南昌市远郊的向塘西供电工区参加工作,一干就是十五个春秋。他长期“蹲点”的向塘枢纽是铁路特等编组站,地处沪昆铁路、京九铁路、向莆铁路相交叉的“咽喉”地带,其间八个大型场站相互串联,钢轨纵横交错、线索密如蛛网。这种地方对于常人而言,无异于“迷宫”一般。而对于他来说,却如同自家的“后院”,那些错综复杂的接触网设备的型号、位置、状态,他随时能够报上名来。当大家都惊诧他的超强记忆力从何而来时,他笑着指了指脚上刷的泛白的工作鞋。入职15年来,像这样的胶底帆布鞋,他穿坏了几十双。正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双脚与线路的亲密接触,才让他与这些冰冷的钢铁和水泥设备宛若亲人熟悉。
  高永强也是个爱琢磨的人,而且最喜欢在废旧材料里“淘宝”,手里的计算器、直尺、铅笔永远是案头的“三大宝”。他和工区员工经过多次实验,研制的接触线新式接头辅助工具,在南昌铁路局供电专业技术比武中大放异彩,还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两度获得“维管标兵”,三次被评为“技术能手”,2020年荣获北京市建筑行业“先进个人”。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无论是把自己当成“砖头”的刘恩亭,还是赛场上下星光熠熠的王伟,亦如十五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的高永强,都只是无数为梦想而奋斗的“运管人”的缩影,正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赋予了这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企业向前发展的无限“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