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0月22日消息(记者周洪)“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实践样本是怎样的?“美美与共”的和谐生活是如何从理想变成现实的 ?10月22日下午,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临汾社区公共艺术现场开幕式在安业路76号“静·邻一家”临汾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
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临汾社区公共艺术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作为2021年第四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参展样本社区之一,临汾社区始终围绕着“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主题,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宗旨,持续地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活动,以艺术展览的契机,努力提升社区公共空间的艺术氛围,力图打造出一个人人共享、人人参与、美美与共的美好临汾。
近年来,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理念的指导下,临汾社区以“美丽家园”和“美丽街区”两大工程建设为抓手,落实15分钟生活圈规划理念,一路推进拆、建、管、治,小区面貌品质、居民文明礼仪、社区治理模式、民生保障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昔日的“老小破旧”逐渐化身为“更整洁、有序、安全、宜居”的品质家园,实现了“美好临汾”的逆生长。
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临汾社区公共艺术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记者在现场看到,作为此次艺术季的样本展示区——临汾路街道星城花苑小区,以前是由一个小单位和两个各自独立的住宅组图组成,彼此之间都有围墙相隔,街坊里互不相通。随后,规划、街道联同专业团队,加上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对街坊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先把单位安置到沿路,方便单位办公,然后拆除杂乱的围墙,使原来组团的边缘变成了中心,角落变成了花园。处于新小区中心位置的原单位建筑现在被改建成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居委会。居委会外墙醒目的颜色,漂亮的外形,已经成为小区中心的标志,深受居民欢迎。为满足社区老年居民日托和助餐的需要,小区内的一处三层小楼被改造成一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现逐渐发展成为全龄服务中心,不仅为老年人服务,也为其他年龄段的居民提供相应的社区服务。
临汾社区分为东西两片,中间由西泗塘河穿过,沿河原先有很多的违章建筑以及一些苗圃养护、杂物堆砌、杂草丛生的地方,原来的西泗塘河只是东西两侧居住区的边界,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而在实际地理位置上,它却是临汾社区的中心位置,整个社区距离西泗塘河最远也不超过800米,一般处于300-400米范围内。将其打造成一条贯穿社区南北的中心绿化带是临汾社区多年的心愿,借力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契机,在多方的努力下, 2000多平米的多处违章建筑终于拆除。经过多轮方案比选,积极采纳居民意见,结合设置了健身步道、球场、公共卫生间等配套设施,最终建成了一条沿河1.7公里长,约20米宽(最宽的地方4-50米)的滨河景观绿化带,精致大气,绿荫环绕,现在它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休闲、健身散步的日常交流交往的中心之地。
围绕着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城市理念,临汾社区在区规划资源局的支持和指导下逐步完善了在社区级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设施的建设,规划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覆盖率达到 90% 以上。老公房加装电梯工作加速,共有192台电梯正式立项,缓解了至少2304户家庭、5760位居民的下楼难题。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改建两网融合回收点79个、自助点11个,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开卡累计户数30722户,分类湿垃圾累计桶数93525桶,38个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成功创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
通过“社区大脑”联合指挥中心,在居民区做实“入户走访”,与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常态化长效化群众工作机制相结合,确保走访联系全覆盖,有效覆盖15分钟社区生活圈。
除此之外,围绕临汾路380弄,安业路与临汾路街道一侧放置了17组公共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来自不同的艺术家,紧扣“此一刻·美好临汾”的主题,以雕塑、插画、摄影、艺术装置等不同形式展示临汾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以构建一种有温度的价值认同和再生,形成有温度的活态公共空间,让艺术走进社区,走进人们的生活。
本次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临汾社区公共艺术现场展览由静安区人民政府主办,静安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办事处承办,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策展。展览将持续至12月22日,期间,临汾社区还将在“五宜”各个板块为大家带来“最美楼组展示计划”“公共彩绘墙美化展示”“社区公共艺术行动计划”“社区美术馆之影像创作计划”“放松玩艺术——社区儿童美育参与项目”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