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8月15日消息(记者杨静)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特别节目《走进乡村看小康》报道,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粮食生产合作社农机手刘波,经历并见证了九年来农场产业片区数字化、无人化的发展,从当初人工劳作为主、半机械化辅助,到全机械化实现“耕、种、管、收”闭环,再到如今向无人农场2.0迈进,收入成倍增长。

  记者眼前的刘波体格壮实,一身休闲打扮,肤色略深于如今流行的健康小麦色,面对话筒时的他略有一丝局促,但双眼十分有神。

  刘波:2012年我刚进来的时候,机手、拖拉机都比较老,这个土地很不规则,就算有机器,机器也进不去,基本上就靠人拉皮管、打药水、洒肥。机械化率很低,所以很累,收入又不高。

  刘波坦言,当时的自己已经想过不干这一行了,但情况迎来了转机。2015年,嘉定区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大力发展与现代化新型城市相适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进一步扩大“万亩粮田”规模。此前,外冈镇已对原来分散的宅基地进行集中复垦平整、连接成片。高水平粮田的规划建设,为种植全程机械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也让大学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刘波看到了奔头。

  刘波:土地整治大规模整治以后,新机器也进来了,个人对土地还是有一个情怀,觉得还是有发展前途的了。从2018年的话,全程机械化以后,收入大概在10万到11万之间,对于我们农民来说,收入基本上已经很可观了,比以前反正翻了好几番。

  今年初,上海市推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出13个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刘波所在的嘉定区外冈镇数字化无人农场名列其中。随着无人化农机的投入使用,干农活轻松了,收益翻倍了。

  刘波:无人化以后有个好处是,标准都是统一的,少一个人以后成本也降低了,以后我们希望是大力发展,省工、省时、省力,开着车上班比较体面,不用下田了,基本就是拿个电脑控制一下,田里面所有的农机活,什么‘耕、种、管、收’都搞定了。

  “十四五”期间,外冈镇将围绕1.7万亩高水平粮田,推进数字化无人农场产业片区建设,计划通过3年到5年的创建,使整个产业片区成为“技术装备先进、生产绿色循环、品牌优势突出”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样板区。站在智慧农业的时代风口,刘波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刘波:因为我们外冈在嘉定区是属于农业大镇,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通过无人农场的发展壮大,为我们外冈镇培养更多的年轻的农业人才,为我们外冈的农业事业添砖加瓦。

  从以前的需要频繁下田,到如今可以在田边用手机操作各种无人农机“指点江山”,真正将外冈镇村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中解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