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7月9日(记者林馥榆)4个小时,57场戏,24年的历史……7月7日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当“人间正道是沧桑”七个大字被光线拂过继而迸发出鲜红的色彩,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一连八晚,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上海站圆满收官,留下震撼和感动。
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剧照(央广网发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供图)
  据介绍,该剧根据江奇涛编剧、张黎导演的同名电视剧改编,以上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为背景,通过描写杨瞿两个家庭在其间的浮沉、兴衰和变异,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必然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大势所趋。
张志坚饰演董建昌(央广网发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供图)
  “家的上头是家族,家族的上头是民族,民族之上就是苍天了。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了自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你们的根,在这儿!”话剧尾声,一家之长杨廷鹤的一段独白引发观众强烈共鸣。在话剧版编剧姚远看来,这部剧并非想告诉观众一个结论,而是要引发观众的思考,去想一想我们的历史到底是怎么过来的。
  将一部50集的电视剧改编成4小时的话剧,难度极大。光是浓缩还不够,还要做加法。有别于电视剧版的配角设定,“董建昌”在话剧版《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既是历史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再如,上半场尾声处,舞台空间被鲜红的灯光浸染,转台变身刑场,共产党员瞿恩被自己的黄埔学生范希亮执行枪决。随着一声枪响,瞿恩的姿势定格在牺牲的那一瞬间,幕布上鲜血流淌,而共产党员临危不惧、慷慨就义的英雄形象随着转台的转动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观众。
《觉醒年代》中李大钊的扮演者张桐化身革命青年赵立青(央广网发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供图)
  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文广局原艺术总监吴孝明认为,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表现手法,既能看到影视剧的影子,又融合戏剧舞台文化,为影视剧IP改编成话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在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雷雯看来,要把“舞台”打造成“平台”,就是打开大门办剧院,汇聚各种资源,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各放光彩。于是,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不仅邀请到姚远、胡宗琪等大家担纲主创,还吸引了张志坚、黄品沅、石文中等原班人马以及张桐、曾黎等多位明星的加盟。南京市话剧团的倾情加入更是彰显了“平台”的优势,双方的携手也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的文化联动打造了样本。
曾黎饰演赵立华(央广网发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供图)
  雷雯表示,接下来,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将继续打磨,力求成为一部充分展示上海文化软实力的精品红色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