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3月9日消息(记者杨静)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代表提出《关于确立沿海高质量发展带国家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建议》,他认为,沿海经济特区和经济开放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吸引了大量外资,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对推动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应及时发布沿海高质量发展带规划纲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我国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确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广州、福州、宁波、南通、连云港、青岛、威海、烟台、大连、秦皇岛等14个城市为沿海开放城市,建立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这些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都位于沿海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吸引了大量外资,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对推动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邵志清认为,近几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参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立沿海高质量发展带国家战略。邵志清建议:

  1.及时发布沿海高质量发展带规划纲要。明确发展区域范围、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作为该区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

  2.大力建设沿海大通道。统一规划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新基建等,实现沿海基础设施大联通和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方便、快捷,促进国内大流通。

  3.科学布局沿海产业集群和创新体系。推动陆海经济联动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一批产业聚集基地和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健全现代经济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聚焦陆海开发开放,建设围绕市场需求、服务产业发展的创新链,培育壮大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研发服务机构和企业,形成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成为国家重要创新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地。

  4.加快建立沿海统一的市场体系。不断消除行政壁垒,营造市场统一开放、规则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发展环境,构建互惠互利、求同存异、共进共赢的合作体制。

  5.显著提升沿海生态环境联合防控和治理能力。坚持陆海统筹,做好海域污染防治、流域环境治理与保护,推进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开展海洋典型生态系统、渔业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形成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治网络,建立协同监管体系,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总体质量。

  6.积极提高沿海公共服务共享能力和便利程度。建立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积极推进一网通办,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异地办理,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