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8月1日消息(记者周洪 唐奇云)“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是城市治理牛鼻子的问题,近年来,上海徐汇在构建品质之区、打造精细高效智慧治理的过程中,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和”高效处置一件事”两个目标推动两网建设,做优“必答题”,抢做“加分项”。

“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方世忠在7月31日举行的时候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徐汇两网建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的建设思考,希望从“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真正走向一网通治,让城市服务更加有温度,让城市治理更加有智慧。

  “两网融合”出现端倪

  今年4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全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推进大会上强调,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是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工作,两网融合利于信息资源更加集中、推进服务队伍更加专业、助力服务群众更加贴心,恰恰这些要素每一项都牵动着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牵动着长远发展大局。

  “我们在研究‘一网统管’实战场景时发现,部分场景兼具‘两网’特征,其交集点既能服务于‘一网通办’亦能赋能于‘一网统管’。”在推进统管改革的工作中,徐汇区城运中心主任宋开成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一个想法也随之在他脑海中慢慢浮现,“两张网的建设是不是可以更加跨前一步?”

  据介绍,徐汇区拥有占地面积庞大的历史风貌保护区,这些承载着上海海派文化的老建筑每一座都有自己的故事,而在过去的几年中,因为违规装修,破坏建筑结构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人员的伤亡,更让这些优秀历史建筑一去不复返,损失惨重。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市级层面要求优秀历史建筑但凡改变内部设计或是使用性质变更时,装修金额在100万以下,涉及面积在300平米以内的,须向所在街道服务窗口进行主动备案后方可施工,超过此要求的则需向所在区监管部门报备。然而通常这些历史建筑因为面积大,装修费用高,往往需要走区级审批通道,这意味着更加严格的监管以及更高的装修成本,于是一些业主便选择“钻空子”。

  “通常的做法是拆分合同,比如把一份装修金额150万,面积400平米的合同拆封为金额75万面积200平的两份合同,这样就可以避开区级监管,只需到街道备案即可。”天平街道管理办透露道,“这种情况放在园区很好监管,因为有统一的物业管理,建筑位置都较为显眼,但由于风貌区的特殊布局及超大体量,物业管理总会有‘漏网之鱼’。”

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法人事项综合受理大厅(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徐汇通过区市场监管局法人库进行每日比对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凡一处地址进行住房合同变更或经营范围变更等申报情况,系统就会自动将警示信息发送至街道管理办,提醒该处可能会进行装修,街道收到警示信息后,会组织队伍上门查看,避免了“钻空子备案”的情况发生。

  6月12日,徐汇区“一网统管”风貌区保护应用平台发现永康路一家商铺信息发生变更,平台随机生成案件通过网格平台派单至天平街道,街道接单并指派附近网格员上门查看问询该地址是否会发生装修。“在我看来,通过灵活运用一网通办的办件信息,让监管更加完善,可以看成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宋开成说道。

  而面对那些抱着侥幸心态,没有备案就违规装修的,徐汇区的“一网统管”就起到了作用。通过安装在历史建筑内的传感器,实时监控优秀历史建筑的震动、位移、倾斜、裂缝等情况,业主私下的违规装修会被感知到,并 自动上报至风貌区保护应用平台,后台系统进行对比后,很会检索出该处是否进行过备案申报,如若不存在备案痕迹,监管部门则立即上门勒令其停工并备案。

  “通过一网统管的主动发现来提升一网通办的服务能级,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宋开成补充道。

  管服结合的徐汇范式

  对于徐汇区而言,看似不同的两张网背后实则又有不少共同点,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方世忠认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都是高效、精准、智慧的城市治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寓管理于服务中。

  前不久,徐汇区出台了一项“无人工干预审批”的新政策——“筑工地夜间施工作业审批”,相关企业最快不到1分钟即可拿证施工。在这秒批拿证的背后,依靠的是徐汇区生态环境局推出的“建筑工地的分级分类环信码”。

  徐汇区生态环境局联合绿化市容、安质监站等部门,通过对在建的29家建筑工地从噪音控制、扬尘管理、居民投诉等方面进行评分,结果以红黄绿三色进行区分。最终被评为绿色的建筑工地就有资格通过“无人工干预审批”快速拿到夜间施工许可证。

  行政服务的快速审批离不开城市运行的精准管理,徐汇区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服务科科长李玉钦表示:“这就好比信用卡审批,你的信用越好,可以拿到的额度也越高,建筑工地也是一样,管理越精细评分越高享受的快捷服务也就越多。”

徐汇城运中心实战平台(央广网发 徐汇区新闻办供图)

  从管理到服务,再从服务到管理,相辅相成之中彰显的是“两张网”相互配合的双向赋能。对于不同色码的建筑工地,加大对红色码工地的监管力度和惩处力度;鼓励黄色码工地改进污染防治机制和措施,正常开展工地各项管理工作;给予绿色码工地生态环境更多政策支持。

  即便是拿到绿码的建筑工地也不是“一劳永逸”,后期将通过工地门口张贴的环信码进行动态监管,工地方、居民和监管人员都可以通过扫码,实施掌握政策法规、失信行为处罚情况及进行投诉举报,实现动态管理。支持守信守法企业绿色发展,进一步强化区域内建筑施工单位的环境意识,提升管理能效,化解信访矛盾,不断提升区域内的生活环境质量。

大建管风貌保护(央广网发 徐汇区新闻办供图)

  事实上,无论是对风貌区的保护,还是对建筑工地的管理,徐汇区“两张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都需要打破部门的壁垒,需要部门间的高效协同,在“一网通办”的服务中实施管理,在“一网统管”的管理中体现服务,让“两张网”真正走向“一网通治”,让城市服务更加有温度,让城市治理更加有智慧。

编辑:林馥榆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