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7月27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唐奇云)“如果进博会那几天没有赶上,那么你可以随时来到这里,看看进博会之后哪些内容留下来了,哪些好物可以购买,哪些产品可以合作。”这里,就是距离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会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仅一路之隔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作为进博会常年交易服务平台,今年以来,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已促成上下游交易额超过60亿元。截至上半年末,贸易港已成功吸引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139家企业和组织入驻,引入食品、酒饮、日用品、保健品、小家电、奢侈品等品类的海外商品超过60000件,其中包括第一、第二届进博会同款商品7000余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6000余件。

  今天(27日),第三届进博会进入开幕倒计时100天的“冲刺”阶段,“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采购商变贸易商”加速实现,进博会溢出效应持续放大。

  第三届进博会进入开幕倒计时100天(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去年第二届进博会前,加拿大进口馆相关企业负责人初文龙在就把公司注册落地在贸易港:“我们把公司注册在这里,进博展品、新品都放在这里展示销售,采购商也能来在这里看样产品、品尝试吃、谈判签单。”

  记者了解到,自第二届进博会期间入驻贸易港后,初文龙陆续带来了加拿大龙虾、北极海参等优质海产品及枫树汁、冰酒、蓝莓等特色酒饮食品,半年内在贸易港产生3000万元订单。“五五购物节”期间,加拿大龙虾也应季上架,首批20000只加拿大龙虾通过贸易港平台进入包括绿地G-Super、苏宁家乐福在内的连锁商超及电商平台销售,让国内消费者提前“尝鲜”。

  贸易港加拿大进口馆(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据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总经理薛迎杰介绍,贸易港在全国近90家G-Super进口超市设立了进博同款专柜,并在去年第二届进博会结束的两个月内,将生鲜冻品、酒水饮料、休闲零食、日化用品、数码家电在内1800余种进博同款引上货架,让进博同款走进千家万户。而在贸易端,则利用成熟的贸易分销体系,将来自阿根廷牛肉、白俄罗斯乳粉、阿塞拜疆红酒等50余个大类的商品分销到国内22个主要省市,把进博会溢出效应推向全国。“为加速展品变商品,贸易港发力贸易端和零售端,打造展品变商品的最短链路,已成功推动3000余种进博商品进入市场。”薛迎杰说。

  另一方面,对于普通市民和游客而言,贸易港就像是进博会的有趣延伸。贸易港项目管理中心总经理助理李文畅告诉记者:“市民过来的话,可以看看哪些国家的哪些产品通过进博会进来中国了,实际了解一下商品的性价比高不高,另外,也可以来看看有没有线上没有的首发新品,是不是新奇好玩,就像是一种来‘寻宝’的感觉。”

  虹桥品汇·保税中心(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进博会常年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同样坐落于上海市青浦区的虹桥品汇·保税中心构建起了进口政策创新的试验田。据上海虹桥国际进口商品展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军介绍,虹桥品汇B型保税仓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目前已实现仓展销一体化模式,进博会参展商可将展品提前运入保税仓,在虹桥品汇展示展销,并将在第三届进博会期间从保税仓发出展品参展,实现“保转展”和“展转销”。

  “保税仓的作用是为新品牌、新商家提供了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窗口。”蔡军向记者进一步解释道,“在虹桥品汇的展示也是面向消费者零售的,通过这样的试水,来帮助品牌实现它的市场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品牌能够找寻合作伙伴,与经销商达成商务合作。有了订单之后,品牌可以规划它将来的整个物流布局。”

  助力进博会展品实现“保转展”“展转销”(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据了解,虹桥品汇保税仓对进博展商提供长达半年的免租金优惠,同时为入驻线下的进博展商提供了“两免两统一” 的便利,即免除场地租金、免入场保证金、提供统一装修和道具、提供统一导购和收银,使得中小商家可以“拎包入驻”。通过“政府主导、海关监管、国企运营”的模式,最大程度让利于展商和消费者,入驻企业90%以上实现了首月盈利,消费者也得以用海外同价和国内低价购买到进博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