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14日开幕,董云虎代表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15日上午开幕,应勇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上海两会大幕正式拉开。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是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全面施工之年,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交卷之年;更是“十四五”的谋划之年,是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冲刺之年,是迈向更大未来的起步之年。在两会现场,上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新片区建设、进博会、营商环境等话题建言献策,为上海新一轮发展谋划新篇章!央广网上海频道15日起推出“两会问计”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三篇《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代表委员们怎么看?》。

  央广网上海1月17日消息(记者王渝新 杨静 吴善阳 周洪 傅闻捷 韩晓余 唐奇云 林馥榆)今年上海两会正在进行中,市长应勇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实施。上海制定落实长三角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实施方案,启动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工建设交通、能源、信息等一批基础设施合作项目,提升G60科创走廊能级,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实现长三角医保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

  在今年上海两会上,长三角一体化成为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在昨天人大举行的“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专题审议上,报名代表更是创下近年专题审议新高。针对上海如何体现龙头带动作用,示范区建设、哪些领域适合率先推进一体化等问题,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央广网记者 韩晓余 摄)

  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的龙头带动能级

  市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表示,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首先取决于龙头自身的服务功能,是否有实力、有能级、有动力。他认为,上海除了要聚焦浦东新区、聚焦虹桥商务区,增强极核功能外,还要在借沪苏浙皖之力来增强上海服务功能上,下功夫,要研究如何借力。

  他建议,首先要研究如何借江浙皖的需求之力。“没有来自苏浙皖三省积极而又巨大的需求动能,上海就难以形成有成长力、竞争力的服务供给大平台和综合配套体系。”王振表示,“我们要好好研究他们对上海有哪些服务需求,还要开发他们对上海的特殊需求,这个特殊就是只有上海有通道、有平台、有能力、有资源的。”

  探索更多模式推进示范区建设

  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员会主任陆月星认为,目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规划建设面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与乡村、示范区与周边区域、政府与市场等四组关系需重点解决。他建议在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当中,要共治水环境、共育水经济、共兴水文化。

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员会主任陆月星(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其次,要同步实施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发展两大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更好发挥中心城市功能的辐射作用。此外,对于整个长三角而言,示范区称得上是微型区域,要解决好示范区与周边区域空间协调发展,建议形成启动区、示范区、协同区三个层次的空间发展格局。

  市人大代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上海区域分支机构筹备组组长石小强则建议,在推进示范区生态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中,依法合规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借助社会资本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形成合力,促进社会投资增长,切实增加有效投资。同时,强化地企合作,推进共建共享共赢,加强龙头企业与示范区合作力度,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带动本地区创新发展。

  市政协委员、上海里格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安翊青提议,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可将生活一体化作为切入口,参考美国硅谷的发展历史,吸收上海一城九镇的成功经验,借鉴深圳创新城市发展和杭州特色小镇思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应避免卫星城思维,避免只有居住工作人口,也避免城镇面貌千城一面。为此,她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在示范区引入若干高等级医院、优质高中布局,建设一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等民生机构。二是示范区要彰显江南水乡文化和上海民居特色,打造宜居新典范。三是鼓励上海各中心城区参与示范区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教育医疗先行

  市发改委介绍,去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截至2019年12月底,科创板上市企业中长三角企业占比达到47.1%;长三角高铁网络覆盖区域内90%以上的设区市;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覆盖长三角41个地级市;长三角一网通办正式开通,实现51个服务事项在41个城市跨省市的通办。

  下一步还可以在哪些领域进一步加快一体化进程?市人大代表、上海致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润斌建议:探索建立长三角科技创新成果的受益分配机制,建立创新行政管理机制和产业政策;由上海牵头,建立区域高校联盟,整合长三角区域内高校科研力量,通过构建开放式的创新实验室,校企联合技术的成果转化平台等方式,完善产学研用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市人大代表、上海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孙慧表示,学分银行是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三年发展规划重点协作项目之一,目前已完成调研,制定了管理制度。她建议,完善学分银行的管理机构,推进学分认定和转化标准的统一。

  除了教育领域,医疗也是长三角一体化中代表们关注的重点。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建议,设立长三角区域医疗合作办公室,负责制定长三角医疗一体化的规划。同时,探索长三角区域内医保政策的联动机制,加强区域内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互认,逐步使健康信息能互联互通,建议长三角区域内医疗机构加强在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的互动,为学科的发展储备合格的优秀人才。

  加强产业链融合布局,打造创新高地

  市人大代表、上海高桥捷派克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华新认为,长三角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产业发展规划既要考虑统筹布局,也要考虑原材料与资源的共享,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是基础。他建议,通过加大创新协同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前沿的布局和资源成果的共享,促进创新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打造产业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如何来加强产业融合?市人大代表、金山区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表示,首先要注重交通要道两侧的发展,G60、G42、沪渝高速等几条高速公路两侧的发展可以联动起来,成为长三角发展红利的承载区。同时,大力发展服务平台,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打造长三角技术转移的服务平台等。

编辑:唐奇云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