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直击上海“两会”:提升科普原创建设 完善创新发展两翼

2018-01-29 14:0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1月29日消息(记者王渝新 杨静 傅闻捷 唐奇云)上海市人大十五届一次会议上,“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成为上海市市长应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自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以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研究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蛟龙号、大飞机、上海光源等项目振奋人心,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成果逐步显现。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莲华提出,应当依托科普场馆专职、专业的科普工作者,把成果转化成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展览和影视、图书、动漫、课程、表演、展教具等科普产品,及时、全方位的向各类人群传播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


  “如果说在学校看的是教科书,那么馆内展览就是我们面向公众的情景化教材”。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科技馆展教服务处处长顾洁燕说,“你会看到,在那些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城市中,科普类场馆的发达程度,也成为了城市文化、市民生活方式的象征,这会对城市、乃至国际的科学技术进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进程中,“科普”显然应发挥更大作用。顾洁燕用数据说话:上海科技馆和自博馆分别有60%和35%左右的观众来自全国各省市,其作用和效益已然辐射到长三角、乃至全国。另外,上海自博馆2017年全年参观者总数的线下与线上之比,呈1:3。“我知道国外一流的博物馆可以做到1:10,这就可以把科普的作用发挥得更大。”顾洁燕说道。

  然而,单就上海自然博物馆而言,开馆不足三年,人才外流已超过五分之一。顾洁燕坦言,目前可持续的科普综合人才输送体制尚不完备:“虽然不像科学家这么专业,但是我们要能够与科学家对话,能够把艰涩的内容做转化、再创造。与此同时,面对爱用手机的年轻人、好动的孩子、占比越来越高的老年人,多样的社会公众需求我们都要把握,才有可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为此,王莲华代表在此次上海两会中建议指出,作为创新创意工作的科普场馆展览教育研发者,可考虑将此类人才纳入上海重点引进人才目录,并设立海外交流培训项目以便实地学习。同时,借鉴先进国家的职业标准,向专职专业的教育研发人员设定教育学、心理学、科普写作、创意设计等必修的课程体系,开展职前培训。此外,加快落实科普场馆事业单位绩效奖励、解决好科普场馆展览教育研发人员兼职等关键环节,从根本上支撑促进科技成果科普化,促进科普内容创新、共享与转化。

编辑: 林馥榆

提升科普原创建设 完善创新发展两翼

上海市人大十五届一次会议上,“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成为上海市市长应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