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忠诚与信仰之八:一支延安出品的盐酸吗啡

2017-10-16 09:04:00来源:上观新闻

  今天,这支针药静静地躺在写着“中华大药厂”的药盒里,它的形状像极了一枚子弹,它小小的,却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它不仅治了一场病,救了一个孩子,更是犹如一剂在抗战时期鼓舞士气支持斗志的强心针!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一支针药,它是一支盐酸吗啡,它更是一剂在抗战时期鼓舞士气支持斗志的强心针!

  ▲延安生产的针药

  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1939年到1941年,陕甘宁边区遭受了旱、病、水、雹、风五大灾害的轮番侵袭,使物资供应严重匮乏。陕甘宁边区本来就是一个土地贫瘠、地广人稀、粮食不足、老百姓靠天吃饭的地方。大批爱国民主人士,特别是爱国知识青年,冲破国民党的重重阻拦,克服千难万险,从祖国四面八方涌入延安,来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使延安和边区这块狭小而贫穷的地方人口急剧膨胀,这也更加加剧了资源贫乏的严重程度。

  蒋介石制造种种借口,从1940年冬天起,不仅完全停发了八路军的军饷,而且调集以嫡系胡宗南部为主的大批部队,分驻在陕甘宁边区周围各县,形成五道包围封锁线,完全切断了陕甘宁边区同外界的一切经济往来,断绝了边区的全部外援。同时,国民党还以种种卑劣手段,肆意干扰和破坏边区的财政经济秩序,公开叫嚷:“一斤棉花、一尺布,也不准进入边区。”并且不断搞反共磨擦,掀起反共高潮。

  这些压迫围困,致使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一度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敌后经济战线绝不亚于军事战线,敌人对红色根据地的经济进攻是与军事、政治、特务进攻密切结合的。

  ▲延安大生产运动

  毛泽东同志曾经对这段时期的情况概括说:“最大的一次困难是在1940年和1941年,国民党的两次反共磨擦,都在这一时期。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于是,在这最困难的时刻,为了坚持抗战,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来一个大动员,几万人下一个大决心,自己弄饭吃,自己搞衣服穿,衣、食、住、行,统统由自己解决!从此,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人民军队一马当先,带领着大家,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迅速地开展了一场党政军民学参加的以发展农业为主的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把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航船大步驶向胜利的彼岸。

  ▲窑洞前纺线

  1940年冬天,随着局势的进一步恶化,毛泽东向全党庄严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之中的根据地里,发展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不仅开荒生产、种地养畜,更是办起了纺织厂、被服厂、造纸厂、粮食加工作坊,成立了运输队、军人合作社,发展了对外贸易等,各项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培养了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奋斗的精神。

  ▲年轻时的贺绿汀

  著名音乐家、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积极参加上海文艺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武汉、郑州、西安等各地进行的演出,大力宣传抗日。抗战胜利时,贺绿汀带着家眷由延安赶赴东北工作,谁料途中儿子突发高烧,情况紧急,组织上立刻找来了一盒那时根据地自己生产的退热针剂盐酸吗啡,效果立竿见影,孩子转危为安。孩子病好了以后,还剩下一支针剂没有用完,贺绿汀小心翼翼地将它珍藏了起来。多年后,他亲手把这支在困难时期由红色根据地药厂生产的无比珍贵的针剂捐赠给了一大纪念馆。

  今天,这支针药静静地躺在写着“中华大药厂”的药盒里,它的形状像极了一枚子弹,它小小的,却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它不仅治了一场病,救了一个孩子,更在艰难岁月里发射出无比强盛的威力;金色的液体在瓶子里流动着,好似延安精神的光芒熠熠闪耀。抗战那些年,人民在困苦中渴盼着梦想着和平,正是延安精神带领着大家,让梦想照进了现实。那种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不屈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本文编辑:许云倩。本文照片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提供)  题图来源:邵竞 设计栏目主编:伍斌图片编辑:周寅杰

编辑: 唐奇云
关键词: 1941年;陕甘宁边区;贺绿汀;针药;国民党

中共一大纪念馆馆藏:一支盐酸吗啡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一支针药,它是一支盐酸吗啡,它更是一剂在抗战时期鼓舞士气支持斗志的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