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机组成员首次集体亮相上海交大

2017-09-05 15:2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9月5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李思妍)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试飞工程师?“黄金搭档”是怎样炼成的?国产大飞机未来如何发展?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爱丁堡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三方联合主办的首届COMAC国际科技创新周召开之际,C919大型客机首飞机组首次集体亮相高校校园,走进上海交大,为师生揭秘国产大飞机研制、试飞的背后故事,共话国产大飞机未来发展方向。上海交大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忠钦,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旦,中国商飞试飞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事长迟翔远,C919型号副总设计师、试飞中心总工程师王伟,试飞中心副总工程师、试飞工程部部长由立岩等出席活动。同时,上海交大与中国商飞签署了民机试飞科研合作协议。
  C919首飞机组“黄金搭档”走进交大 揭秘国产大飞机试飞背后故事
  9月4日下午,C919国产大飞机首飞机组全体成员走进上海交大,与交大师生共同分享国产大飞机背后的故事。上海交大副校长吴旦表示,首飞机组全体成员,机长蔡俊、副驾驶吴鑫、观察员钱进以及试飞工程师马菲和张大伟,是机组完成首飞任务后第一次集体亮相,也是第一次到高校与师生互动交流。交大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设置航空专业的高校之一,航空航天专业有着深厚积淀,培养了众多航空领域专家学者和一大批优秀人才。
  未来,交通大学的科研将继续开展面向应用的基础和前沿研究,要把“我们的论文写到祖国的大地上”。交大培养的学生,要像C919首飞机组全体成员一样,继承“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航空报国精神和工匠精神,能够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航空使命,将个人的人生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和领域工作,中国大飞机制造正是这样一个领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交大学子能够对C919的研制过程和参与者的心路历程有更深的感悟和启迪,为“中国梦”之“大飞机梦”而努力奋斗。
  马菲作为C919国产大飞机首飞机组代表作发言,分享了参与C919首飞的心路历程和研究经历。试飞工程师对很多人而言也许还是个陌生的职业,作为中国第一批经过国际认证的试飞工程师,马菲的主要职责是在执行试飞任务时,和试飞员一同登机飞行,共同配合完成试飞科目。试飞员主要负责操作飞机,试飞工程师作为科目的编导主要负责数据的监控。马菲表示,自己很幸运能够进入中国商飞,见证了许多历史时刻,2017年更是有幸作为首飞机组成员之一,用第一视角见证了首款国产大飞机C919的成功首飞。
  首飞机组五人分别由60后、70后和80后三代人组成,兼顾了经验、技术和激情,马菲笑言有“学霸”、有“定心丸”和有最重要的“安全防盗门”,堪称“黄金搭档”。
  马菲还讲述了一个特别的幕后故事。首飞的成功,离不开上海浦东机场的全力保障和乘客们的支持。5月5日那天,由于首飞,乘客们被滞留在机场,令她感动的是,当天不仅没人抱怨,反而很多人都在晒朋友圈,发一张滞留机场的照片,并配上一句话“我在浦东机场参与并支持国产大飞机首飞!”这点让首飞成员们觉得这些年所有的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她也想借此机会向5月5日那天滞留在机场并支持首飞的每一个乘客说声谢谢! 
  马菲表示,国产大飞机C919完美首飞离不开一代代航空人前仆后继的辛勤工作。在C919的研制过程中,上海交大科研团队也参与其中,在相关领域做出积极贡献。交大与中国商飞开展了众多合作,为C919大飞机的研发和首飞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马菲鼓励交大学子一步一个脚印,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国的大飞机梦而奋力拼搏。随后的互动围绕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试飞工程师、伴飞的主要任务等师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针对C919大飞机研发、试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国产大飞机未来将何去何从等问题,首飞成员与师生进行了近距离交流和互动,现场气氛融洽而又热烈。
  上海交大与中国商飞签署合作 “产学研用”助力未来智能制造
  对于飞机制造来说,一种新型号研制出来后,必须通过实际试飞来检验整个飞机从起飞到空中做各种动作再到降落的动力性、可操作性以及安全性等是否与设计方案相符,检验各个部分的可靠性和完善程度,使飞机在交付使用前达到最稳定的飞行状态。早期整个试飞完全是孤胆英雄式的“跟着感觉走”,事故屡见不鲜。也正因为如此,试飞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
  随着科技发展,如今的试飞已有很大改进和完善。但高风险、高投入及风险管控手段较弱等特点仍然伴随着现代大型民用飞机试飞任务,如何将这些因素的风险降到最低,提升试飞过程的安全性,并不断优化试飞准备过程的效率?
  本次科技周上,上海交大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民用飞机试飞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汇聚双方优势资源,紧密贴合大飞机的国家战略,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民用飞机空地一体化试飞验证平台”项目的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标志特征,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中国已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是智能制造,而工业强基则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战略任务。作为“2017年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工业强基第一批)”申报项目之一,中国商飞公司民用飞机试飞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申报的“民用飞机空地一体化试飞验证平台”目前已于2017年6月通过公示阶段,即将获批立项。
  双方将开展数字化试飞模型建模、试飞数据空地对比监控、试飞风险智能管控等关键技术攻关,研发面向大型客机试飞任务现场支持的数字化风险管控平台,对试飞风险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管控,降低试飞生产作业的风险等级,提高任务执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项目中涉及的关键技术都是国外主流试飞机构保障试飞安全、提高试飞效率的核心手段,项目成果在全国具有显著的“唯一性”和“创新性”。
  上海交大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忠钦表示,发展大型民机项目,对于促进我国航空工业跨越式发展,满足我国快速增长的民用航空市场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家重大专项“大型客机项目”落户上海,2009年,中国商飞公司和上海交大签署了第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交大和中国商飞签署了第二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人员互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大量合作交流,为今后的持续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林忠钦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交大人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上海交大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要将国际、国内优势的科研团队引领到服务于国家重大需要的产学研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周的平台,将丰富的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们,吸引更多的年轻工程师、青年学生投身航空事业,为我国培育出更多更出色的航空工程人才。并在上海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的背景下,积极推动上海交大相关学科的创新发展,为大飞机事业做出更大贡献。林忠钦鼓励有志于该领域的交大学子积极投身大飞机事业,为实现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早日飞上蓝天而努力奋斗,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一流。
  首届COMAC国际科技创新周开幕 打造全球科技合作平台
  9月4日至9月8日,中国商飞--爱丁堡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三方联合主办的首届COMAC国际科技创新周于上海开幕。科技创新周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材料与结构多尺度建模”、“民用飞机建模与仿真技术”、“民用飞机研制基础技术”等4个前沿领域举行多场次的创新演讲、主题论坛、平行研讨会等类型丰富的活动。
  交大先进技术与装备研究院副院长、航空航天学院教授肖刚就“基于大数据的民用飞机未来运营模式探索”主题指出,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IT实现方式,在深刻影响IT业变革的同时,也为航空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飞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运营数据最能体现民机的大数据基因,基于大数据的飞机运营支援将会是其在航空产业施展拳脚的主要战场之一。未来,科学工作者可以结合航空公司具体业务需求,针对飞机典型复杂系统,采用类似“望闻问切”的中医治疗手段,利用海量运营大数据准确预测,甚至提前预知运营中飞机潜在故障,从工程应用角度探讨这些关键技术的大数据实现平台以及基于大数据的运营业务流程。可以想象,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的飞机“生病”了,也会逐步由计算机帮助飞机进行预测、智能、增效、可靠的就诊,改变现有民航飞机依赖于飞机“病历卡”定检维修模式。
  交大航空航天学院教师宋文滨围绕“未来飞机的智能化发展”谈到,我国商用飞机已经进入系列化发展阶段,进入全球屈指可数的多型号发展的大型飞机制造国家之列。随着未来航空产品复杂性的增加和新技术的持续植入带来了市场、技术、经济和研制周期等多方面的挑战,未来的飞机将需要更高效,更安静,更易用。智能化技术和方法将是未来航空全产业链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技术之一,对进一步提高飞机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环保性,提高飞机设计制造和运营维护的个性化、定制化、以及无缝化水平具有潜在的颠覆性影响。
  交大自动化系教师吴奇针对“人机协同决策的智能飞行预警技术”表示,随着航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和智能技术发展,人机混合决策技术逐渐在航空中得到应用,飞行员的角色开始从驾驶飞机逐渐向管理飞机过渡。飞机的飞行过程成为一个涉及“人-机-环”综合系统的复杂过程,交大电院航空航天大数据研究中心在基于大数据的航空安全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建立了海量飞行数据驱动下的飞行工作能力状态实时监控模型和飞行状态识别与预警模型,实现了飞机飞行诊断型事故分析向预警型风险控制的研究转变,推动飞行安全研究从宏观的时域监控技术向更深层的微观成因分析技术发展。
  本次科技周上,交大学子参展的创意展品亦令人目不暇接:
  能模仿自己的写字机器人:自动化时代的无数发明把人类的双手从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但写字仍是自动化鲜有涉及的领域。“能模仿字迹的写字机器人”小组设计的机器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能使写字的过程自动化,并能够模仿用户的字体。机器的核心是模仿和定制,该机器以Core XY为机械结构,以Arduino为微程序控制器,并且需要数位板和装有特定程序的计算机作为外设。这些部分共同运作,组成了该产品。在需要高效、准确地手写大量请柬或者卡片的情况下,这个设备颇具潜力。
  叶绿素检测仪: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由于过度施用化肥,造成耕地板结,地力下降,面源污染突出。如何合理施肥,是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来自交大的“Guardian”小组致力于为个体农民制作一款低价、便携且易用的施肥指导仪(叶绿素检测仪)。借助叶绿素对不同色光吸收程度不同的特性,他们使用SPAD指标量化了水稻的营养情况,并通过数据库比对给出下一阶段的施肥建议。秉持着精密仪器简单化,实验仪器民用化的宗旨,这款叶绿素检测仪相较于传统的分光光度计和土壤营养成分测定仪来说大大降低了使用难度,并节约了成本。他们希望借此呼吁民众重视农业,指导科学施肥,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姿势识别体感游戏系统:浸入式的体感游戏近年来颇受游戏爱好者青睐,然而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体感游戏制作公司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姿势识别体感游戏系统”小组开发的基于姿势识别的体感游戏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市面上现有的任何普通摄像头,因此大大削减了消费者进行体感游戏的成本。该系统属于开源系统,使用者可以通过将现实中各种姿势与游戏中的动作一一配对来参与该系统的游戏开发,并将其开发结果公布于系统的平台上,让更多的游戏玩家参与系统的开发。
  智能手套键盘:键盘,作为电脑最主要的输入方式,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自第一台打字机问世,键盘这种输入模式至今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来自交大的“iGlove”小组致力于开发一款可以解决普通键盘噪音大、不便携带等问题的手套键盘。他们在手套的每个手指上配备了压力传感器和弯曲传感器2种传感器,操作者无需使用任何实体键盘,就可以轻松打字。这样不仅解决了传统键盘打字噪音大、便携性差的问题,还简化了打字的难度,让盲打变得更加容易,打字效率更高。
编辑: 韩晓余
关键词: 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机组成员;集体亮相;上海交大

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机组亮相上海交大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试飞工程师?“黄金搭档”是怎样炼成的?国产大飞机未来如何发展?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爱丁堡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三方联合主办的首届COMAC国际科技创新周召开之际,C919大型客机首飞机组首次集体亮相高校校园,走进上海交大,为师生揭秘国产大飞机研制、试飞的背后故事,共话国产大飞机未来发展方向。上海交大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忠钦,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旦,中国商飞试飞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事长迟翔远,C919型号副总设计师、试飞中心总工程师王伟,试飞中心副总工程师、试飞工程部部长由立岩等出席活动。同时,上海交大与中国商飞签署了民机试飞科研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