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诗坛双子星赵丽宏 杨炼对谈:诗歌对于人生的意义

2017-06-12 10:4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6月12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东方教育时报记者柳琴)作为第三届上海市民诗歌节“诗意上海诗歌月”的第三场活动,“诗坛双子星”赵丽宏和杨炼的诗歌对谈“诗歌对于人生的意义”日前举行。很多市民朋友冒着大雨从上海的四面八方赶来,在会场的走道上站满了热情的诗歌爱好者,盛况空前。
  诗歌对谈之前,朗诵艺术家曹雷、上海市朗诵协会会长陆澄先后朗诵了赵丽宏的诗歌《访问梦境的故人》和杨炼的诗歌《谒草堂》,大家通过他们美妙的朗诵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两首诗歌特有的诗歌意境和情感力量,通过朗诵将现场听众带进了一个宁静美好的艺术世界。
  诗歌对谈开始,在主持人“你们两位都成名于上世纪80年代,创作了很多流传很广的诗歌作品,你们觉得自己最开始的诗歌创作对于你们人生有什么意义”的提问下,两位诗人接过话题轻松切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态度侃侃而谈,两位在40年前就成名相识的老朋友面对台下的听众坦率地谈起了他们当年下乡农村的知青经历。 

赵丽宏述说自己的经历
  赵丽宏讲述了自己在崇明农村“一天只说三句话,每句话不超过4个字”的苦闷岁月,是文学和诗歌创作给予了他一盏温暖的明灯,陪伴他度过了那段孤独难熬的日子;杨炼回首自己开始创作的80年代,他觉得自己写诗的起点是建立在一片废墟上的,还因为写诗遭到批评,但是那些后来被称为“朦胧诗”的作品都是自己内心真实的写照。“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感觉,这是诗歌最基本的标准,但又是诗歌最高的要求。”而这些都是诗歌对于他们人生最重要的意义。

杨炼讲述自己的故事
  杨炼作为海外诗人,对母语对唐诗有着强烈的精神上的归属感,《谒草堂》是诗人1980年去成都拜谒杜甫草堂时写下的,当时诗人的人生经历虽然还比较浅,但在对杜甫的追思中已经融入了自己的知青经验、对母亲去世的哀思。但是三十年后,当诗人再次去那里,诗人的感受比以前深刻多了,虽然和杜甫隔着一千多年的遥远时光,但是他觉得杜甫和他一样都是当代人,他写活了历史,杜甫诗歌里深厚的人生经验被杨炼真切地体验到了。“《谒草堂》既是跨越时间的,又让历史和当下的时间达到‘共时’状态,所有的历史传统不在我们的外面,就在我们的生命体验里,它是没有‘写尽’的经验,或者说流传到这个时代再次被激活。”诗歌的美丽、人生的哀愁、与古人对话的玄妙就这样在杨炼的精彩讲述中被烘托出来,让台下的听众十分动容,又如痴如醉。

诗歌对谈现场
  随后两位又谈了父亲对自己人生的影响、诗歌创作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国外对国内诗歌的看法、上海独特的诗歌氛围,他们勉励现场的诗歌朋友们,不要划分什么专业诗人和非专业诗人,要坚持热爱诗歌热爱人生,诗歌传递下来的不是什么装饰性的修辞、深奥的句子,而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纯粹的情感,最真实最动人的人生经验,最朴素最深刻的思想。“诗歌是最高级的,但也是最接地气的,希望诗歌一直与你们同在。”

台下聚精会神的听众
  最后,两位诗人还在听众们热烈的掌声里朗诵了自己的诗作,将全场活动推到高潮。
  摄影:郑逸洁
编辑: 林馥榆
关键词: 上海;赵丽宏;诗歌

"诗坛双子"对谈诗歌对于人生的意义

作为第三届上海市民诗歌节“诗意上海诗歌月”的第三场活动,“诗坛双子星”赵丽宏和杨炼的诗歌对谈“诗歌对于人生的意义”日前举行。很多市民朋友冒着大雨从上海的四面八方赶来,在会场的走道上站满了热情的诗歌爱好者,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