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上海团7位代表与网友互动 共议改革发展民生改善

2017-03-05 14:40:00来源:解放日报
  据解放日报消息 3日下午,上海代表团在驻地举行与网友互动活动,部分代表与网友在线交流。姚海同、许罗德、朱志远、王均金、刘卫国、廖昌永、孙跃明等7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服务改革发展,促进民生改善”主题回应网友问题。
  激发各方潜能突破核心技术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如何激发各方面的潜能,在核心技术的创新方面实现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志远认为,从科技供给侧方面来说,现在我们的科技创新中有质量、有核心的技术还是偏少的,从源头上来说,创新带来的后续影响力变革和产业化过程稍显不足。“现在政策利好很多,但营养吸收或者消化得不够。”朱志远说,解决成果转化需要有好的种子。另外还要有一个好的培育体系,从发芽到生长、结果,要有一个很好的生态。
  “科技创新,企业肯定是主体,市场导向是成果转化最好的方向。”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均金认为,一个企业要有创新的使命和创新的基因。“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我提了一个词叫‘恒新’——坚持永恒的创新。”王均金说,做企业要持续,必须今天创新、明天创新,以后还要创新。同时,创新孵化要有战略目标导向。对上海的民营企业来说,如果不参与到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去,不积极探索创新,就缺位了。
  自贸区要对标最高标准查找短板
  “对照国际最高水平的自贸区,上海还有很多工作可做。”中国银行副行长、全国人大代表许罗德说,上海自贸区走过了三年,总体实现了初衷,下一阶段应该继续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
  许罗德认为,上海自贸区未来要在现有制度和改革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比如,负面清单的数量应尽可能缩减,相关制度需要继续细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贸易便利措施还应提高水平,海关自动化的作业基础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上海还可以在风险防控方面,多做一些压力测试。”
  深化自贸改革的另一个方面是要强化制度的系统集成。许罗德认为,上海应以自贸区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实现各项制度、措施、平台之间的协同和集成,确保部门、区域之间,实现一体化的行政备案制度。“信息的互联共享协同监管机制,以及事中事后的综合监管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许罗德说,上海应该充分发挥自贸区创新引领的优势,加强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能级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去年两个专题调研九成代表报名
  全国人大代表姚海同说,去年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了两个专题调研,一个是推进精准扶贫,一个是推进制造业的发展。报名参加调研的代表有53名,占在沪全国人大代表的90%。这次调研历时3个月,目前,报告已经送到全国人大和有关部委。
  在沪全国人大代表还参加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专题视察活动,围绕食品安全、司法改革、生态环境等7个主题开展了视察并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不少全国人大代表还参加全国人大组织的很多活动。有7位代表列席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有14位代表参加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视察活动,有19个代表参加了全国常委会组织的履职学习。在沪全国人大代表还列席了上海市人代会和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了一府两院情况通报会,还参加了执法检查、联系社区等活动,为开好全国两会做好了充分准备。
  高校需不断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廖昌永说,高校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世界观、价值观培育得更好,我觉得其实不在于学校怎么去讲,而在于你怎么去做”。廖昌永说,老师有多么敬业,给学生的示范性就有多么大。
  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廖昌永认为,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发展,在创作过程中,关键看你如何讲好故事。“最近我做艺术总监,在四川做了一个音乐剧《我是川军》,讲了一个连在一个小城的保卫战中,一些小人物的命运。我们的演员有些是在校学生,有的是青年教师,他们在排练过程中深受剧情感染,时常可以看到他们眼中含着泪水。好的作品,就是要把故事讲好,让大家不仅看见故事,也了解到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核多元”区域化体制已形成
  “12345这个平台平均每天接听5000多个电话,这是上海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在谈到上海基层管理问题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上海市委巡视组组长刘卫国介绍,2012年开办以来到去年年底,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已经接听了720万个电话,包括求助、提建议、政策咨询等。目前已做到一口受理、分工督办。他建议政府部门要以12345热线平台为基础,不断改进作风、多谋民生之力、多解民生之忧,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据刘卫国介绍,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一核多元”的区域化体制——以党组织为核心,行政单位、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参与,同时落实了一支队伍和两个平台的推进机制。全市组建了一个4万多人参加的专业化的社工队伍,社区工作者在基层得到加强。
  农业供给侧改革上海大有可为
  “现在上海大多数吃的是来自江苏、山东的农产品,上海的农业品质如何提升?”作为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党委书记孙跃明在谈到上海农村产业链提升时提出这个问题。据他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在种源农业、订单农业、有机农产品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包括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我们要发展好。”孙跃明说。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一号文件提得非常好,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这是我们的方向性指导。”孙跃明说,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上海在农业上可大有作为。
  如何让农民更有“钱途”?面对这个问题,孙跃明认为农村集体经济可以加强“造血”和“补血”功能,提高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
编辑: 林馥榆
关键词: 上海;两会;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