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在沪全国人大代表点赞遵义“花海” 二十四位代表调研精准扶贫

2017-03-03 14:0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3月3日消息 “为了调研扶贫,我们专程跑了两个地方,贵州遵义和湖南湘西。”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给记者看一张照片。那是一片绚烂迷人的紫色花海。“这是贵州遵义桐梓县杉坪村的一个旅游项目,当地村民依靠扶贫农旅一体化示范点建设,一举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500元增加到了2.5万元。”
  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到2020年,要实现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艰巨。“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24位在沪全国人大代表精心打磨的两份调研报告之一,张兆安正是调研组组长,杉坪村是他们此轮调研的一个点。
  “我们做调研方案的时候,主要是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属于比较有代表性的贫困地区,一是上海对口支援的地区。”张兆安说,结合上海对口支援工作实际,最后选了湘西和遵义这两个地方。
  干部驻村队,村民脱贫有信心
  这一轮考察调研有会议交流,也有田间走访。代表们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农村基层干部,以及上海对口支援单位等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交流,实地了解当地扶贫开发工作,以及对口支援的一些最新进展情况。
  在代表们看来,中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一些共性,扶贫开发工作也存在着很多共性,以湖南和贵州为例,可以基本归纳梳理出中西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和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进程。“无论是在湖南,还是遵义,村民们脱贫的愿望特别强烈,对扶贫政策很充满期待。”张兆安说,村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驻村队,就是把上面的机关干部派驻到贫困村,一呆两三年,不脱贫就不回去,这样的派驻当地老百姓非常欢迎,也对脱贫有了信心。
  根据调研报告,湖南省共组建了8000支驻村工作队,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还将驻村帮扶工作改两年为三年,明确驻村帮扶“12+1”的帮扶任务。同时,组织全省63万名党员干部在“一进二访”活动中,与187.3万户贫困对象结穷亲,实现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这些地区对外部的支持很期盼,也充满感激。”张兆安说,在遵义,当地居民看到是上海人,都会说声“谢谢”,代表们走到哪里都有回家的感觉。至2015年底,上海市对口支援地区涉及7省13个地区,共有贫困人口313.6万人。其中就包括贵州遵义9个县36.8万人。2013年上海结对帮扶遵义以来,短短三年间,上海各界向遵义捐赠各类资金(含以物折资)6700多万元,用于受帮扶县(市)的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扶贫助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充分认可和广泛赞誉。
  扶贫要变输血为造血
  “基本的温饱已不成问题,现在的村民们不愁吃穿,但手里的钱太少。”调研组发现,当地农民不再仅仅关注补贴,更关心能否帮助他们发展,产业脱贫、智力脱贫的理念越来越被认同。“也就是说扶贫要从输血变成造血。”
  调研组此行的贵州遵义桐梓县杉坪村就是典型的脱贫案例。位于革命圣地娄山关脚下的杉坪村全村1033户4232人,其中贫困人口358户1350人,年人均收入仅为4500元,属国家级二类贫困村。
  “当地村支书很年轻,也很有想法。”张兆安说,从2014年起,杉坪村启动杉坪扶贫农旅一体化示范点建设,致力于“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理念,以打造“黔北第一村”“贵州最美乡村”和“国家5A级景区”。
  照片上的万亩花海就是其中一个景点,一期工程建成后,杉坪村40多天就接待游客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万元。该项目实现了群众“土地流转增收入、务工就业增收入、资源入股增收入、发展产业增收入、企业反哺增收入”的五种增收方式。2015年底,杉坪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8户52人,集体经济从负债10万元到积累300万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500元增加到了2万元,2016年达2.5万元,已实现整村脱贫。
  代表们去考察的时候,正值二期工程开园不久。花海悦目,游客如织。“我们问游人,这样搞好不好,他们都觉得这个路子很好,探索出了‘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扶贫抓扶贫’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很多人感叹,假如是这样的脱贫,这个地区就很有希望。不少来取经的村干部表示,回去后要借鉴这里的经验搞发展。”
  “贫困地区脱贫,关键在于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这是精准扶贫、帮助贫困人口实现长效脱贫的有效手段。”张兆安说,调研组发现,从很多农村贫困地区来看,由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造成了就业机会缺乏,农民增收也缺少门路,一些贫困地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能多50%以上。而杉坪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扶贫造血方案,探索出了“用开发式扶贫解决救济式扶贫”的新方式,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性。
编辑: 林馥榆
关键词: 上海;人大代表;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