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上海统计局: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超5万元

2017-03-02 18:3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3月2日消息 据中国上海网上政务大厅消息,上海市统计局昨天(1日)正式发布《2016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指出,过去一年,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海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中,3个数字格外亮眼:2016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次超过5万元,全市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第一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全社会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第一次达到3%。

   经济学家指出,这3项指标,很难在一年之内“爆发式增长”,但当这些数字跨过一个关口,便意味着城市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消费力提升环境改善

   数字跨越的背后,上海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创新热情得到激发,天更蓝、水更清……这些都在人们的日常观感之中。

   公报指出,去年上海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305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提升0.4个百分点。2015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867元,2016年在此基础上增长了4438元,并第一次超过了5万元。

   收入增长是拉动消费的一大因素,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影响下,去年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458元,增长7.7%,比上年提升2.5个百分点。同时,收入增长也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人们对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更为旺盛,从而推动上海相关产业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科技创新方面,公报显示,去年全市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1030亿元,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8%,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在上千亿元研发经费支出的带动下,去年上海受理专利申请约12万件,比上年增长19.9%;至去年末,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约1.1万项。

   对于环境保护的投入,上海逐年加码。去年,上海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为823.5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逾120亿元。今年的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一次达到3%的历史新高。

   120亿元“真金白银”的环保投入增量,成为去年上海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统计显示,去年上海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5.4%,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去年公众最为关注的PM2.5年日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该指标由升转降,且同比降幅超过15%。

   经济增长有内生动力

   去年的上海,经济运行整体步伐稳健,部分指标回暖,部分还存在一定压力。在全市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为什么创造新高、跨越关口的会是上述3项指标?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有就业稳定、创新创业大潮兴起、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等多方面原因。统计显示,去年上海新增就业岗位59.9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1%的较低水平;经工商登记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34.7万户,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此外,去年上海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上年的每人每月790元提高到880元,增长11.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是上海居民收入超过5万元的重要原因。”统计专家介绍,2015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了5万元,但因农村居民收入基数较低,城乡居民整体收入仍在5万元以下。去年,上海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比城镇常住居民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连续多年保持10%左右的增速,与城镇差距不断缩小,使得全市居民收入“底部抬高”。

   研发经费支出和环保投入的新突破,则更多来自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的战略性选择。去年,上海全面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科技投入和产出加速增长。在扩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政府研发经费支出的同时,上海全社会的科创氛围加快形成。尽管不少行业面临转型的阵痛与压力,但多数企业科研投入热情高涨,并注重增加研发成果产业化的投入,使得全市研发经费支出整体提升。

   上海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是上海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在经济学家眼中,这3%的投入,不但不会是经济增长的负担,更能产出不可估量的发展效益。上海社科院“新经济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石良平表示,生态环境的恶化可能会导致治理成本增加,经济发展环境恶劣等一系列的后果;而上海坚守环境底线,大幅提升在环保投入,将推动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为城市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内生动力。

   原标题:居民人均收入研发经费支出和环保投入均有突破 三项指标折射上海发展新亮点

编辑: 唐奇云
关键词: 人均可支配收入;PM;上海城镇;统计局;上海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