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沈志勋做客中欧大师课堂

2017-07-01 20:5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7月1日消息(记者杨静 林馥榆)6月30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大师课堂”于中欧上海校区再度开讲。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讲席教授沈志勋围绕“社会趋势与科技创新的机遇”这一话题,向到场观众详细介绍了室温超导材料的最新研究,同时以超导材料为例阐释了社会趋势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论坛现场
  沈志勋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材料中的新奇量子现象。作为最常被引用的凝聚态物理学家之一,他曾先后获得多项重要大奖。他是SLAC 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同时也是斯坦福材料和能源科学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除此之外,沈志勋教授也是发明家、创业者和投资人。他是Astronergy Inc.,PrimeNano Inc.,和LDV Partners(复盛创投)的联合创始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出席活动并致欢迎辞。他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机会,科学技术的创新又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超导的研究将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沈志勋教授看来,科学认知是技术创新的源泉,社会需求是技术创新的动力,而社会变迁趋势是需求演变的方向。要进行科学创新,必须理解科学基础,同时了解社会需求。目前的超导研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讲席教授沈志勋
  超导材料的研究和凝聚态物理的发展密切相关。沈志勋教授表示,物理学研究领域有三大极限,第一是大,大至浩瀚宇宙;第二是小,小至微观粒子;第三是“多”,也就是凝聚态物理,主要研究大量粒子组成的凝聚态的结构、动力学过程及其与宏观物理性质之间的联系。
  超导具有零电阻和抗磁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其在医疗、交通、电力、无线通讯、超快电子器件、量子计算和资源勘探等方面具有广泛的运用,社会需求巨大。沈志勋教授介绍说,目前对超导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光电效应来研究超导体里的电子运动并了解超导机理。光电效应是近代科学的重要研究手段,现代光电能谱是量子材料电子结构的主要认知手段,通过光电能谱和超快激光结合的方式,就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拍下“原子和电子的实时电影”。
  即便如此,超导研究依然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沈志勋教授说,“对超导和超导材料的研究是物理学研究最困难的领域之一,有巨大的挑战。” 
  沈志勋教授认为,人类文明如果用材料来进行定义,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硅时代。硅改变了我们这个时代,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革命、互联网的计算能力都是以硅为基础。而室温超导很可能是下一个改变人类文明格局的材料。他说,“即便超导研究充满困难和障碍,但万一成功,它将改变人类文明的格局,所以这是值得投身其中的长远事业。”
  除了超导之外,沈志勋教授认为,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中产消费能力的增长,未来社会将为更多的科技创新提供机遇。
编辑: 韩晓余
关键词: 上海;美国;沈志勋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沈志勋做客中欧大师课堂

6月30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大师课堂”于中欧上海校区再度开讲。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讲席教授沈志勋围绕“社会趋势与科技创新的机遇”这一话题,向到场观众详细介绍了室温超导材料的最新研究,同时以超导材料为例阐释了社会趋势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