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槐荫区西城实验小学四四中队开展红色足迹寻访活动。

每年5月3日,济南防空警报都会鸣响,“五三惨案”又称“济南惨案”,这是每个济南人都不能忘记的历史。为铭记这段历史,济南市西城实验小学四四中队少先队员在老师和家长们带领下,从趵突泉“五三惨案”纪念碑开始,沿护城河一路到趵突泉公园五三惨案馆寻找红色革命印记。

这次寻访活动,让西城学子全面了解了“五三惨案”这一段历史,激发了队员们不忘国耻的爱国主义情怀,也让队员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队员立志要锻炼本领,磨练意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刻准备着。

红色足迹第二站——走进济南报业大厦

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由文学巨匠老舍之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前馆长舒乙先生题写馆名,著名收藏家、聚雅斋美术馆馆长、中文图书网创始人徐国卫担任馆长。

同学们此次参观了位于报业大厦三楼的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徐国卫先生亲自接待并讲解馆藏内容,队员们仔细地参观了正在展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展(红色文献)》《山东现代名家文献展》《中国历代碑帖拓片展》。

“博物馆许多收藏都是难得一见的。”徐馆长说,博物馆收藏了一本《域外小说集》,是鲁迅先生与他的弟弟周作人合作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为中国近现代翻译文学揭开了新的一页。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人民艺术家,曾在济南度过了4年的时间。这4年对于老舍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创作的高峰、戏剧的研究、武术的修习等等,都是在这方泉柳相依的灵秀之地上顺势而生。

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馆藏的老舍手稿、墨迹、信札共100多件,老舍早期珍贵文学版本100多种,其中《离婚》《猫城记》等很多文学版本都是初版本、签名本,价值不言而喻。这批手稿、签名本中为数不少属首次发现,填补了老舍先生某些人生阶段的资料空白,十分珍贵。

在徐馆长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家乡历史文化知识,领略了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感受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新时代人文精神。 随后,同学们在徐馆长的带领下体验了传统的拓印版画,还收获了徐馆长赠送的书签。同学们都表示此次参观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收获满满,将会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随后,队员们又到达济南报业大厦13楼,参观了济南日报报史馆、济南影像馆。报史馆以文字、图片、影像、实物、互动体验等丰富的形式,展现了《济南日报》自创刊以来75年的发展历程。

如今,济南报业已经发展成为“六报一网五端三中心”的全媒体矩阵新格局。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5G时代新技术、新应用给新闻报道带来的巨大变化,切身感受到了媒体发展的“进化史”。

探秘科技馆 感受科技魅力第三站

科技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为了拓展同学们的眼界,培养探索科技与自然的兴趣,四四中队队员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走进山东省科技馆开展研学活动。

同学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启了一场探秘求知的科学之旅,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参观,感受科技的力量。

对于学生们来说,仅在学校掌握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实践活动,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编辑:刘博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