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9月24日消息(记者 昌思荣)9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行暨碳中和成都大会在成都市青白江区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办,四川大学、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政府承办。来自中国工程院的9名院士及专家学者和企业、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齐聚一堂,将聚焦碳中和背景下的产业变革,深挖经济发展及主导产业的需求,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碳减排等核心议题进行探讨。

会上,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江霞教授作了题为《成都青白江经济开发区工业碳中和行动方案》的汇报,对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139家规上企业的碳普查结果进行了梳理总结。针对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和新能源装备、食品加工等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碳中和技术路径。

大会现场,5个项目进行签约。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政府分别与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签署了“攀钢高端金属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协议,与四川川化永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四川能投化工及能源装备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协议,与宁夏巨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签署了“青白江区域分布式光伏开发项目”协议,与湖北意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平正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分布式清洁能源生产基地项目”协议。同时,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与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建‘碳中和’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产业基地”合作项目协议。

成都市发改委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成都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分别累计降低14.2%、21%,人均碳排放位居全国十大城市最低,获联合国“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青白江区近年来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尤为重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先后投入30多亿元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为落实好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青白江区通过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绿色建筑材料、新能源装备3个主导产业,助力构建碳中和产业生态圈,以实际行动成为推动“绿色科技化”和“科技绿色化”的先行样本,打造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全国碳中和产业发展先行区,到2030年建成全国碳中和产业发展示范区。

清华大学院士贺克斌认为,青白江要抓住“双碳”背景下的重大机遇,全面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采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低碳改造。强力推进能源利用方式转变,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推进绿色制造,建设绿色园区,同时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发挥园区科技、产业、人才的聚集优势。持续推动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既要有园区与产业的低碳化,还要以低碳零碳负碳技术为核心来建设产业园区,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对园区进行重塑。

目前,青白江区已建成先进金属材料研究院等各类技术创新平台49个,引进石碧、王琪院士工作站,获批全省第二批院士(专家)园区。五年累计去化工钢铁产能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9万吨、占成都市总减排量的36%。截至2020年底,新增各类研发平台16个,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主营收入1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