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广元苍溪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五龙实践

2017-04-01 16:3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广元4月1日消息(记者韩民权 通讯员乔发菊)成片成带的农业产业园、大大小小的庭院种植区、繁星点缀的现代化养殖场……一个现代化农业乡镇——苍溪县五龙镇正以其崭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眼前。日前,该镇被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命名为现代农业特色小镇,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成为了该镇农业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

  产业促发展,农业结构得改善

  五龙的农民,多年来过着筚路蓝缕的日子:一年一季大小春,广种而薄收;生产种类单一,农民囊中羞涩是常见现象。“水稻、小麦产量都不高,很多时候都是靠天吃饭;家庭种养也只能是养两头青猪、喂几只鸡鸭,一年下来,在农业上的收入人均不超过三五百元。”大树村村民牟学政回忆前些年的生产日子,颇为感慨。

  2015年,时任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范锐平联系五龙镇三会村,提出“山上种果树,山下调结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该镇农业发展的瓶颈被打破,农业发展的路子豁然开朗。

  “一村一品”、“大园区+小庭院”发展模式走起来,农村土地“三权分离”机制用起来,五龙镇先后在印合、三会、新梁、龙隐等村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建一体化生猪养殖场11个,培育家庭农场6家、鸡羊牛专合社12个、家禽养殖大户328户,共有2800余户贫困户参与庭院经济建设。

  据了解,该镇还流转土地10000余亩,用于规模化发展猕猴桃、罗汉果、雪莲果、脆红李、核桃等产业,并引进了华朴农业、华兴公司、资博公司和温氏集团4家龙头企业入驻。

  “以前不敢发展产业,怕果子卖不出去,现在有大公司作后盾,没了后顾之忧,干起活来更得劲儿。”牟学政是该镇发展猕猴桃较早的一户,他家已有3亩猕猴桃园,“去年已进入盛产期,毛收入3万多元。今年,我准备扩大规模,在附近再流转一些土地。”

  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该镇大批群众参与,也给当地没有技术特长的群众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年纪大了,出去务工很吃力,在家门口谋点活干,一年下来也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在三会现代农业园区务工的沈治玉告诉记者,“我从华朴公司反承包了10亩猕猴桃园来管护,每亩1020元管理费,10亩一年有10200元,平时其他的维护工作,还单独给工资……”“以前都管我们叫农民,现在有了固定收入,也管我们叫产业工人了。”在沈治玉微笑的脸上,记者分明感受到了产业发展所带给他的幸福。

  “园区可解决300多人就近务工,劳务费加上土地流转费,人均年净收入3000余元。同时,带动周边400余户农户发展庭园经济,户均增收均在8000元以上。”三会社区党总支书记淳正森补充道。

  科技来支撑,轻松当农民

  产业的发展,解决了规模生产的问题,但没有强有力的技术来支撑,就无法充分发挥农业产业的效益。

  为解决这个问题,五龙镇党政一班人四处奔波,不但取得了县猕研所、梨研所和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在全镇培养猕猴桃、脆红李、核桃等技术骨干80余人,还与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签订了500亩罗汉果发展协议,建立了院地合作长效机制,并在三会现代农业园区建立了首个院士工作站,引进院士4人,“专攻”罗汉果产业。

  “当初,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技术问题。大片的土地被改种,要是结不出果来,土地也无法回到原来的样子。”村民张微说,“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在屋旁半亩园子里种上罗汉果。从下种苗到管护、到果子采摘,院士工作站的院士全程给我指导,去年净收入足有3000多元。”

  “猕猴桃从种植到结果,一般需要三年时间。我们就是充分利用猕猴桃未挂果的前两年空档期种植罗汉果,这样既不让园子闲着,又能在不增加群众额外投入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收入效益。”工作站夏勉博士介绍,“集中供应种苗和生产物资,分户进行技术指导,定价回购罗汉果,农户生产成本和风险均大大降低了,同时,他们还有土地流转费、收益分红和园区务工收入,增收有了足够保障。”

  耕牛变铁牛,种收更自如

  寻着隆隆的机器声,记者在九燕村四组见到了正在使用微耕机为村民打地的农机手杨成英。在他手下,旋轮翻转,操作自如,一根烟的时间,足有一亩地已翻整完毕。

  “以前家家户户养耕牛,大小春都是手工作业,一个人再能干,一天也只能耕种一两亩地,既费时又费力。”杨成英卸下旋耕机旋轮,讲述着前些年农业生产的经历。“如今,农业机械化了,很多农户都购置了微型农机,以前一天才能完成的农活,现在一两个小时就搞定了,大大节省了生产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将农机更广泛的应用到农业生产,更好地满足无劳动力、无机械生产的农户需求,杨成英联络周边农机较多的农户,成立了苍溪县九玉粮油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为需求农户提供种收服务。目前,他的专合作社共有社员150人,微耕机、插秧机、收割机……大大小小的农机足有20余台。

  “过去,我家8亩地的种、收,需要10多个劳动力,劳务费、烟酒和生活开销要花去两千多元。现在机械化了,几百块钱就可以搞定。”谈起农机耕作,村民杨聪华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农旅共发展,脱贫在咫尺

  身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之中,肩负着脱贫攻坚的重任,近年来,五龙镇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体验游和龙吟谷生态观光游,完成景云台、骑游道、狮吼岭和龙吟谷步游道等乡村休闲度假游景点打造,建设文昌书院、脱贫奔康文化博览园和脱贫攻坚干部培训教育基地各1个,建成“树尖上的餐厅”4个并已投入使用,精品乡村民宿酒店建成样板房,“树尖上的民宿”正在建设打造。同时,该镇还深度挖掘历史及文化资源,成功举办三会年猪文化节两届,“一主多元”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显现。

  “自景区打造以来,前来观光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有的组团参观,有的休闲散步,有的露营骑游,有的自驾赏景……”三会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光勇介绍道,“到目前为止,仅‘树尖上的餐厅’就接待游客1300批次,为村集体创收就达2.3万元之多。”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度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激活农业产业发展一池春水,让百姓有活干、有钱赚。”五龙镇党委书记邱远平壮言道。

  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五龙镇开启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新征程,产村相融,农旅结合,一幅五龙镇脱贫奔康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 韩民权
关键词: 广元;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