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共享单车入川一周年 行业兴衰之争再次引发关注

2017-11-17 10:56:00来源:四川日报

  “不闯红灯,少儿勿骑,不抢车道……”11月16日,共享单车入川一周年之际,全国首个共享单车骑行公约——《四川青年诚信文明骑行公约》,由摩拜单车和四川团省委联合发布,以这样的方式为共享单车“庆生”。

  同一天下午,小蓝单车发布公开信,宣告“死亡”,其创始人李刚宣布,后续所有业务由拜客出行全权代理。

  一生一死两个消息的背后,是从未停歇过的争议声,“共享单车是太多了,还是不够?”“共享单车行业,是否已进入衰退期?”……过去一年间,围绕着共享单车的成长,一个个新挑战考验着企业的持续成长能力、考验着城市的现代治理水平。

  成都市交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以来,成都城区共享单车共投放120万辆,日均骑行400万人次。这两个数据,都排在全国前三名。“如果说过去的一年是共享单车疯狂增长的上半场,那么如今共享单车已经进入了优胜劣汰、拼企业服务质量管理质量的下半场。”成都互联网行业观察者、天虎科技负责人罗曙驰表示。

  站在十字路口的共享单车,能否“骑”得更远更顺,驶上通往可持续发展的成长大道?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多方采访。

  张梦 本报记者 阮长安 蒋君芳

  多少之争 如何将总量控制在合理水平?

  “太多了,你看,都摆到人行道上,占了盲道,甚至占了机动车道。”11月16日一早,在成都市人民北路地铁站口,指着眼前乌压压一大片的共享单车,骑着摩拜单车的市民小石不断摇头。在站口找不到空位停车,他只好将车停在几十米外的绿化树边。

  几乎在同一时间,成华区建材路,在小区门口准备扫码骑车的杨勇愣住了,头天晚上停满小广场的共享单车,一辆也没有了。担心上班迟到,他几乎一路小跑到了槐树店地铁站,“单车要再多一些就好了。”

  共享单车,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过去一年,这样的争议始终和共享单车的发展如影随形。

  去年11月以来,成都城区共享单车共投放120万辆,日均骑行400万人次。仅从日均人次看,迎风生长的共享单车,在数量和运力上已超过地铁和公交。

  与此同时,“单车围城”“乱停放”“挤占公共空间”……一年来,飞速增长的共享单车,引发诸多城市管理难题。

  11月7日,全国29个城市、交通运输部等4部委在成都召开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指导意见政策推进研讨会。会上,“科学控制总量”成为与会者比较一致的看法。

  如何科学控制?总量保持在多少合适?成都市交委、城管委等部门都没有明确表态。四川省委党校肖尧中教授认为,共享单车“多了还是少了”的争论背后,是人口流动带来“潮汐现象”,也有管理粗放带来的局部供需不匹配,要实现科学控制,关键是要找到实际需求、道路资源与企业服务能力之间的平衡点,方能将共享单车总量控制在合理水平。

  放眼国内其他城市,杭州市运管局副调研员祝信杰表示,杭州正“以需求决定总量,以资源限制总量,以服务影响总量”,引导企业科学控制投放量。

编辑: 郑轶

共享单车入川一周年 行业兴衰之争再次引发关注

融资、扩张、抢占市场,靠着这套模式,摩拜单车、ofo小黄车迅速成长,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今年3月3日,《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出台,成为国内首家以政府规范性文件出台鼓励共享单车发展政策的城市。